可穿戴设备本质揭秘:智能还是伪智能?

想象一下,你扫一眼英文报纸,就可以出现实时翻译;不用走进商场,就能知道今天有什么活动;坐在车里,就可以实时看见十公里以外的路况……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超体》么?

近两年,出现了很多可穿戴设备,像Nike+、Jawbone UP24、Fitbit、Misfit Shine,及最近刚发布的iWatch和Microsoft Band。对消费者来说,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不仅是“新螃蟹”,更可能是未来的生活方式。

印象中,除了“手机高级配件”、“一块高级电子表”这种说法,你可知道可穿戴设备究竟为何物?它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多少影响?借助它我们又能做到什么事情?

  可穿戴设备本质就是传感器

Jawbone公司14年11月推出的新手环UP3

谷歌推出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

人和环境与智能设备间的交流,是通过传感器来进行的。从本质上来说,可穿戴设备就是传感器——它能告诉我们反映身体真实情况的各种数据——从而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到底是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

可穿戴设备教父,麻省理工大学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Alex Pentland),曾在《大数据创建美好未来》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手环的意义并不只是测量心跳,而是通过设备知道人们基本的情绪反应,是兴奋还是恐惧。

传感技术之所以在可穿戴设备里起到核心作用,是因为它可以让你的皮肤跟网络通信。使人们的身体透明化,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及感受周边的环境。

以大家最熟悉的健康设备,即体征数据传感器为例:体温传感器可实时监控体温、热通量传感器可用于血糖辅助计算和新陈代谢能力的推算、体重计量传感器可用来计算BMI指数、脉搏波传感器可用于推算血压、生物电传感器则可用于心电和脑电数据采集……

将上述传感器,整合在一起,再给其安上一个漂亮的外壳,它们就变成了我们所知的可穿戴设备。不过,这些大都是“伪智能”。

  现在的可穿戴设备是伪智能

智能头盔Oculus Rift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以智能手环、手表为主。主要功能是计步器和睡眠监测,其他功能有测算心率、脉搏等。属于很初级的实用型可穿戴设备(即伪智能),大多是以手机配件的面目存在。像智能眼镜(如Google glass)、智能衣服、智能头盔(如Oculus Rift)等,比较具有科幻色彩的产品,并不多见。

有报告显示,当前的智能传感器市场大约是6500万台。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环境探测等领域。而在互联网这个最擅长运用技术的领域,可穿戴设备对传感器的运用,很少。

对传感器利用少并缺乏想象力,加上外形不能突破传统。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也只是人体局部配饰的增强版,离真正的智能还有不小的距离。

  真正智能的可穿戴设备是怎样的?

电影《钢铁侠3》截图——有网友调侃钢铁侠戴的是Google Glass Ironman定制版

笔者曾问过身边的朋友,与智能硬件发烧友聊过,并拜访过一些业内人士,跟他们聊可穿戴设备,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回答“心中理想的可穿戴设备”这个问题时,大家的答案几乎都有这么一个要求:穿上之后变身金刚狼/钢铁侠/阿凡达(机械外骨骼机甲)……

很有意思。可见大家对可穿戴设备的印象,大都与科幻电影有关——实际上,真正只能的可穿戴设备,的确如此。

何玺曾在《可穿戴设备对用户的积极意义》中有一段对可穿戴的描述:“由于可穿戴设备几乎跟人体融为一体,其所带来的强大计算能力就如与生俱来一般,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了超能力。”

想象一下,你扫一眼英文报纸,就可以出现实时翻译;不用走进商场,就能知道今天有什么活动;坐在车里,就可以实时看见十公里以外的路况;甚至乎,你可以随时为自己换副皮囊,就像美剧《神盾局》里演的那样……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超体》么?

  数据服务、细分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准确的数据,是智能的基础。惠普信息和量子系统实验室斯坦·威廉姆斯博士,曾这样描述传感器:“作为信息技术人员,我们不是要做开处方、治愈疾病的医生,而是为医生提供信息,帮他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于可穿戴设备而言,如何分析和利用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直观的数据图表,给予穿戴者提醒或建议,才是值得发挥想象的地方。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必定是以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整体的私人数据监控服务。

Cityzen Sciences研发的高科技运动服装D-Shirt

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这样的事情。比如,法国公司Cityzen Sciences研发的高科技运动服装D-Shirt。设计师在衣服面料中嵌入了很多传感器,它们会和一个蓝牙收发器相连,对用户的活动进行追踪,并将收集到数据分析后,传输到智能手机当中,形成一套个人运动健康数据的监测服务。

又如,一款专为婴儿设计的智能尿布Smart Diapers,置于尿布中的传感器,可以对排泄物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传传输到与之配套的软件上,告诉父母,婴儿的健康数据,像是肾脏功能,是否有尿路感染等。

智能尿布Smart Diapers

但这远远不够,至少从用户的反映来看,“对我来说不实用。”用行业术语来说,就是产品不够细分。硬件发烧友昆丁·斯坦,曾在推特上吐槽朋友不断推荐他购买智能手环,“我是图书管理员,我想要的是可以帮助我记忆的穿戴设备。那些个卡路里睡眠关我屁事。”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与母上大人的一次聊天。她老人家不知怎么突然关心起苹果的发布会(或许是看了苹果给她发的邮件广告),看到iWatch后,问我:“有没有可以随时测量血压,然后提醒人吃药,出了事会自动拨打120的东西?”我用Google搜索了一下,还真有,而且不止一个产品。

在各大公司继续推动着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化,不断强调新产品又内置了多少个传感器,恨不得一猛子扎到人群里,创造出下一个“苹果”时,不知他们是否有想过,用户在面对这些制作精良的设备时,可能是一脸I don’t care的表情。那可真是尴尬!

在未来,可穿戴设备会更细分,甚至是可定制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配置传感器。正如微软Xbox业务负责人Don Mattrick,在公司内部的TechForum大会上的发言:未来,我们至少会在身上穿着10个传感器,而每一个正好都是你需要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