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由中国移动研究院主办的移动LABS无限论坛“可穿戴设备专场”在北京3W咖啡厅正式召开。来自于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产业大佬、知名企业、科技类媒体及发烧友汇聚一堂,围绕“Wearable Kit Above & Beyond !”的主题,展开最具深度和锐度的主题分享和思想碰撞,共同探讨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与明天。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蚁视科技联合创始人聂竞舟、智能眼镜产业联盟市场战略部部长李传勍、72变智能硬件平台创始人范俊飞、中关村在线智能穿戴频道负责人周超臣及虎嗅网创办人李岷共同就“穿戴设备:中看不中用?”的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现场速记:
李岷(主持):谢谢大家!今天台上的各位我觉得很有代表性,既有研究院的院长,还有产业联盟,也有媒体同行,也有创业者。所以,大家带来的想法一定是多个角度的。开始之前,没有上过台的嘉宾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你们用过可穿戴设备吗?哪款给你们的感受最好、以及最坏。
范俊飞:我们是72变平台的创始人,我们是针对可穿戴设备粉丝营销的一站式平台。
其实今天大家讨论的话题非常深刻,包括从产业链的整合、体验、销售,我们觉得可穿戴设备现在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希望未来两三年时间,我觉得会成长成为一个超过百亿的市场,也是影响未来科技的行业。
李岷(主持):说一下你用过最好的和最差的。
范俊飞:Jawbone产品功能是很好的,戴出去很能彰显它的价值,逼格是需要体现的,下一阶段是智能硬件面临的机会。Jawbone我用的时间比较长一点,数据和对你的行为管理还是蛮不错的。
李岷(主持):最差的呢?
范俊飞:差的产品就不说那么多了,数据不够太精确,还有不能持续戴下去。
李岷(主持):为了行业进步,我们不妨坦率一点嘛。要不黄院长。
黄晓庆:你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挑战啊,如果做平台的人会比较担心,太坦诚容易被人踢。
我觉得期望值最高,看起来最酷,但最失望的是谷歌眼镜。我们研究院在谷歌眼镜出来的第一个星期就让他们买了俩,后来我自己买了一个,我想用它做很多事儿,后来我最后的感觉,它确实屏幕太小。我本来觉得它应该是非常侵入式的,我可以看任何东西,突然一下上面就开始显示字了,AR做的那么棒,大家都记得那部老的机器人电影《终结者》,第一集的时候施瓦辛格一下跳到地球上,一扫,哺乳动物多少多少只、多少种类,我就是那样的想象。
聂竞舟:如果不让说最好的产品是我们的产品的话,首先说穿戴式设备,一个是刚刚提到很多的手环、手表,另外一种就是眼镜、头盔这类产品。我觉得,手环、手表这类更加贴近大家的生活,但眼镜、头盔这类目前普及率还不是特别高,有的买回去用几天就没办法用下去了。
手环、手表这类是大家非常能够方便接触到的,但头盔和眼镜就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把它的内容做的更好,兼容性做的更好。
李岷(主持):一个产品的名字都不点不合适,一个都没有用过吗?
聂竞舟:我们公司有很多类似的产品,公司的展示架上全部都是类似的东西,但我在这里说肯定还是要为我们代言,兼容性很重要,让大家持续的来使用很重要。
李岷(主持):好吧,李部长。
李传勍:延续刚刚黄院长提到的谷歌眼镜,黄院长讲的没错,谷歌眼镜是给大家期望很高但很失望的产品,但我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提问的本身我觉得是需要调整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今天谈的所有产品都不应该指那个产品的硬件本身,我们应该看那个产品后面的生态系统,一个硬件绝对不是因为它的硬件产生好和不好的用户体验,而是后面有没有一个强大的云端,有没有很好的内容,有没有很强大的生态系统,能够支撑他产生价值。
以眼镜这个领域来说,谷歌眼镜的外观做的够炫、够酷,最起码极客的角度。但到底它的体验好不好,决定于谷歌眼镜根本在中国水土不服,不管怎么样需要翻墙就不靠谱了,所以它只能在中国沦为玩具,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我今天带来两款智能眼镜产品,它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硬件本身,而是里面有很多AR和翻译的功能,手势识别、语音识别,可以解决很多以前很麻烦的问题,眨个眼、讲个话就可以拍照、录像了。昨天我有个朋友刚从台湾回来,他跟我说他带着谷歌眼镜去的,因为谷歌眼镜是可以用的,他说非常棒,无法想象在这边那么烂的东西怎么在台湾那么棒?因为到那边谷歌眼镜的一些功能就可以用上了。他双手拖着行李,而我住的小民宿非常漂亮,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录下来。
李岷(主持):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中看不中用嘛,所以还是要回到用户个人的体验上,生态只是支撑这个体验的一个东西。
李传勍:我再说一个就好了,因为今天这个场子是中国移动的场子,我必须要讲,运营商要负起相对的责任来,我为什么今天放DOCOMO那个影片给大家看?因为这是移动的场子,我觉得人家运营商做的事情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他们能做那么大的市场,那我们还等什么?赶快去做啊!
周超臣:从我实际使用感受来说,真的还是要分类的,因为不同类还是不一样,像眼镜,我觉得都不值得推荐,价格昂贵1万以上,都很LOW。
李传勍:我今天带来那两款都没有超过1万的,而且体验都比谷歌眼镜好太多了。
周超臣:而智能手环,因为价格比较低,大家接受度比较高。我向来只是只推荐三星GearFit,但我想批评GearFit的是他只支持自己的平台,这相当于自己给堵了一道墙。另外,我刚刚讲的续航问题,4块钱一块电池的成本,解决了我4个月充电的问题。
最不好的,国内的好几款,同步数据总是失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就不一一点名了。
李岷(主持):小米?
周超臣:小米做的真还不错,但他错就错在,他把所有人都想成了屌丝,这是他的不对。
李岷(主持):经过刚才大家一番的回忆和陈述之后,因为今天主办方给我的论题是中看不中用,所以你们同意这个判断的嘉宾可以举下手!
李传勍:现阶段中看不中用,但我们得去努力让它中看又中用。
李岷(主持):黄院长为什么没举手!
黄晓庆:耐克+我戴了四五年了我还戴着,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是中看又中用的。
李岷(主持):为什么耐克跟其它的可穿戴设备差距拉这么大?什么支撑着它有这种体验?
黄晓庆:对我来说,可穿戴设备一定要有很长的待机时间,这是很重要的第一要求。所以,我现在越来越不想戴需要经常充电的设备。
第二,我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观点,就是一定得有显示屏,没有显示屏的比如小米手环,我一看小米手环的宣传广告我觉得不会用这个设备,尽管是给屌丝的,我觉得屌丝玩儿了几天以后就不会玩儿了,因为它没有显示屏是有问题的。
第三,如果能够真正的得到医学认证的,不管是心率、血压还是其它任何医学上认同的功能,必须得到认证,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刚刚说有个心率计,根本就不准,一下测试60下,再测变120下了,这个人根本没有运动,如果这样不准会出事的,闹出人命马上这个可穿戴设备就威名扫地了,所以一定要有认证,如果没有认证谁也不会用可穿戴设备来做监护。
李岷(主持):刚才说这几点,我看国内的可穿戴设备大部分都没有做到,或者说不是往这个方向走的,大家都应该回去好好反思一下。
范俊飞刚才也举了手,但你的公司是为这些可穿戴设备做推广的。
范俊飞:中看和中用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中看是基础,再下来是中用。可穿戴设备我们认为是消费级产品,不需要更深层次的,比如医疗和其它行业的认证,应该是更贴近人生活的产品。比如,有些人就喜欢小米手环,有些人就喜欢Jawbone或者耐克+,现在的功能点可能还没有达到满足人的需求,所以中看是个基础,首先能戴的出去,然后再想一些功能和需求点。
李岷(主持):我怎么觉得这跟创业的逻辑有点相反,因为创业要抓住用户的刚需,这个那个的。
范俊飞:对,可穿戴设备目前的需求我们认为还没到这个阶段。
李岷(主持):那我们在干嘛呢?
范俊飞:首先它能戴出去,或者戴出一种态度或者逼格。
观众:装逼也是刚需。
范俊飞:对。
李岷(主持):关健词就是装逼,大家终于找到了,这就是个痛点。现在圈里讨论可穿戴设备很热,但广大用户并没有跟着激动起来,包括今天举办这个论坛,做可穿戴设备这个产业或者做这些产品的本心到底是什么?除了我们今天讨论出来的这个痛点装逼,到底什么是痛点?这个产业的爆发点到底应该从哪启动?
周超臣:本心其实很简单,就是智能手机遇到瓶颈了,就要想一个好的卖点,去延伸智能手机丢失的利润,这其实是最重要的。现在大家都在谈智能手机红海了,从PC到电脑,从电脑然后到手机,然后手机的下一个增长点一定要早出来,还必须得与人相关,而现在能够帮助到人,改善他的生活质量,增长他的寿命各个方面,这就成为了一个噱头或者卖点,当然这些不光是噱头,也有可能会实现。所以,可穿戴设备是作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延伸。
李岷(主持):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事儿来做?
周超臣:我觉得是有点儿的。
范俊飞:本身智能手机也是最基础和最被普及的智能硬件,倒不能说为它找个事情做,我们为什么用手机这么多年?它是以通讯为基础的,通讯是手机功能最基础的点,然后慢慢可以上网、可以社交,我觉得未来的智能硬件应该满足目前手机没有满足的功能,应该是基于通讯基础功能的一个延伸,这是我的看法,不能说是找事。一句广告词说的很好:智能我们的生活。
李传勍:我个人的角度,当然我的角度可能会比较偏。我个人认为,解放双手是所有可穿戴设备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刚需和人性需求。坦白讲,人手本来是不应该拿这个东西的,这是乔布斯教我们的,他老人家过世了也应该过去了,我们的双手能够腾出来。我们跟很多大品牌做一些未来的产品,我可以透露一下,现在北京雾霾严重到非常离谱的地步了对不对?我们的模块非常小,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吧一个空气净化器直接做成一个项链直接戴在脖子上?可以检测出身体的状态,然后释放出精油。这样的产品未来会有很多很多,统称为可穿戴设备。
为什么我现在说可穿戴设备中看不中用?是因为它现在生态系统还没有完整到能够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有在座创业者想要进这个行业,手表、手环有这个机会,但眼镜千万不要做消费类,至少联想做了C1,针对屌丝、针对极客这个市场,已经看到了消费群里切出一块这块饼够大了,我们再做才可以。
现在智能眼镜的阶段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想像,智能手机之前有一种手机叫PDA,现在智能眼镜就在那个阶段,未来有一天它会普及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但现在很抱歉,聚焦、解决一个小问题就会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意,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
李岷(主持):解放双手是个很好的思路,结合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关健词装逼,我觉得可穿戴设备现在要做到的就是:带你装逼、带你飞。
聂竞舟:可穿戴设备为什么一直得不到推广?我们这个头盔的技术一个具有我们本身的核心研发内容在里面,另外产业链也到了这个阶段,虽然里面放了一个全高清1080P的屏幕,但它看起来还是会有一些显得不清楚。所以,如果产业链使得屏幕被带动,相信可穿戴设备的效果会越来越提升。所以,本心就是从技术出发。
黄晓庆:一开始我在致辞的时候就讲了,科幻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是一个星际迷航科幻系列的粉丝,我们知道星际迷航里面的成员都可以带三个设备:一个是便携式计算机终端,可以扫描,也可以检测面对着的是哪个星球的生命体。另外一个设备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一个手机,可以跟它讲话,可以把外星人的语言翻译成他能听懂的语言。另外一个设备是定位用的。
作为人类,这三个刚需能被解决,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第一个设备想来想去很有可能是一个眼镜,这个眼镜可以加强我们任何的显示。第二个设备,手环会帮助我们定位、帮助我们交流,这个设备也会跟智能手机分不开的。第三个设备一定会跟健康有关系。
我们如果有三种不同形态的可穿戴设备,我觉得最有可能成功的,还是一个类似于手表的可穿戴设备,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觉得,所有人都很容易给人们展示的是手耳上的饰品。但是,现在很明显的有这么一个机会,把那些石头和传统的机械齿轮,基本上没有什么用的东西,转换成更有用的电子设备,也能装逼,也很贵,我不同意79块,甚至7千9、7万9,但是很酷的,是有市场的。
董春涛:到今天为止,所有的可穿戴基本上属于中看或者不中看,都不中用。我们的很多功能都是基于幻想,所以就有个核心问题,就是上游,所以三星在非洲南部投资了150亿美金的那条线,我希望做到14纳米线,它一旦成功将开启真正的可穿戴,所谓的续航、集成度,所有所有都会在这个上游上,因为不能所有都是科幻。
项立刚:我补充一句,很重要,我戴了一个耐克,我太太跟我说要孩子,而且还推荐我用这个设备,我发现戴着耐克手表就可以记录运动量,跑了十个月之后,然后就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李岷(主持):黄院长说一个主导的方向是手腕这块,我想请在座的其他几位嘉宾顺带就把这个问题探讨一下,下一步的可穿戴设备突破口会在哪?怎么突破现在中看不中用的状况?
周超臣:刚才黄院长讲到,把电影中的一些人类的幻想给实现了,电影中的科幻那些场景非常前卫,可能要早人类很多年,语音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手环还是手表,如果跟它说一句话就能帮我办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下一个突破方向就是,如何让语音为我们可穿戴设备服务,是下一个突破口。
范俊飞:语音、触摸是入口级的交互方式,我比较同意黄院长说的,第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在于,从手里拿个东西到手腕,因为手腕是人们愿意展示的一个地方,现在戴首饰,未来我们要戴更昂贵、更装逼的电子设备。
李传勍:手环还是手表,我觉得大家还是要认同人类双手应该解放出来做其它事情,接下来的语音识别和图象识别是挡不住的趋势。所有可穿戴设备,我们要的就是那些自然的,让它帮我干活你帮我干活,让它打电话给我媳妇儿就打电话给我媳妇儿。
聂竞舟:戴眼镜的人是非常多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很多信息都是通过眼睛接收到的,所以智能眼镜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因为更多的信息通过眼睛输入到人,是非常合理非常可以预见的未来。另外,也可以通过眼动识别做社交,眼动输入输出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趋势。
黄晓庆:第一,我非常期望有人能发明一种技术,而且我自己觉得应该不会太难,就是可以用体能发电,在平常运动的时候就可以发电,就像自动的手表,里面就是一个飞轮。在这种基础之上,它发的电就够我手环设备使用,所以很明显这个瓶颈是这个发电的设备,如果在座的如果是学无线电或者电工的,我觉得这应该不难,我都能想出来怎么做。让手环这类设备不再需要充电,我觉得是第一个目标。
第二,要能够非常准确的得到医学验证的,至少可以测心率、心电图,如果还有血糖的话就更好,戴在手腕上的检测器。
我认为,这两个是现在可穿戴设备的障碍,一旦突破了每个人手腕上都可以戴。
观众:我补充一下,刚才听了几位专家说的这些观点,我个人的感受,我觉得现在可穿戴设备走的路可能有点歪了,穿戴,现在大部分讲的都是戴,但实际上穿我觉得才是核心,穿会带来可穿戴设备真正的爆发。你每天出门可能会忘穿袜子,但不会忘带手机,而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情干什么?穿衣服,所以把穿的问题解决了才是真正的可穿戴设备,这是最重要的。
周超臣:为什么可穿戴设备现在普及的慢?人类还是非常看重个人隐私的,穿在身上各方面的信息都被它知道了,包括谷歌眼镜,隐私问题没有解决好,所以解决隐私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聂竞舟:隐私问题,我觉得应该先等着行业发展起来再考虑隐私问题,如果事先就考虑隐私问题行业就没办法发展了。说到穿和戴,我们也觉得穿衣服这种类型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未来不仅要戴也要穿,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希望把它推进下去。
李岷(主持):由于时间关系,这场圆桌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