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500家智能可穿戴企业中,宝安约有200家,产业聚合程度高。与此同时,宝安的机器人(含自动化设备)年产值过千万的企业有20家。如何站在更高的层面支撑这两大行业的发展?记者昨日从区领导与企业的座谈会上获悉,宝安将全力打造可穿戴设备、机器人行业集聚的新型创新园区,逐步建设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与云计算、机器人行业专业性载体,突出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与资源在园区中的集聚发展。
可穿戴设备产业
力争5年业产值达1000亿元
凭借优质的研发生产配套能力,目前,宝安参与智能可穿戴产业链的企业约有200家,直接从事可穿戴终端设备生产的企业约有100家,每周仍有2至3家转型或新成立企业投身到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开发应用与产品生产。
区内可穿戴终端设备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手镯、智能眼镜、智能电子血压计等。区内在该行业发展较好的代表企业主要有奋达科技、三诺电子、哈波智能、扬瑞科技等,均已自主开发出终端设备及数据管理软件。哈波智能、奋达科技等企业,可穿戴产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据悉,全市可穿戴产品大部分由宝安区企业提供生产,产值占深圳该行业60%以上。行业预计2014年宝安区智能可穿戴产业产值将达到10亿元。
在产业快速起步的同时,宝安企业已逐步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意识,宝安智能穿戴行业协会经批准已于10月底正式组建。协会的成立,将有利于把可穿戴设备上中下游各类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谋划产业发展课题,汇集共性问题,以协同开拓的方式营造产业链聚合发展的模式与氛围。目前,协会已提出可穿戴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即“百千万计划”:力争通过5年时间,在全区可穿戴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可穿戴产品100个,实现智能穿戴产业产值1000亿元,培养培训10000名智能穿戴技术人才,让可穿戴产业真正成为宝安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机器人产业
以机器人装备助力转型升级
目前,宝安从事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企业约60家,企业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工业机械手臂、自动化生产成套设备、自动搬运设备以及相关功能部件等。其中机器人(含自动化设备)年产值过千万的企业有20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有7家。众多企业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代表性企业包括生产光学检测工业机器人的中源科技、生产线路板自动化设备的劲拓公司、生产气动元件和夹具的恒拓高公司、生产锂电池自动卷绕机的吉阳自动化、生产多轴联动控制系统的大富科技、生产自动化设备的日东电子等等。
针对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短板,宝安区提出将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解决各类复杂应用场景的系统集成创新能力,重点支持伺服系统、控制器、核心算法等关键核心部件的开发研制,争取引进或培育行业龙头。推动企业与本市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具有专业优势的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的集体攻关,快速解决应用技术难题和院校资源的成果转化问题。
此外,将借助本区电子信息企业数量众多的基础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产业化。通过采取技改补贴、实施科技应用示范、开展产品推介等方式,加快推进机器人生产企业与传统生产型企业进行对接,大力提高传统生产型企业自动化程度,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
全区参与到智能可穿戴产业链的企业约有200家,直接从事可穿戴终端设备生产的企业约100家,产值占深圳该行业60%以上。预计2014年全区智能可穿戴产业产值将达到10亿元。
全区从事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企业数量约60家,机器人(含自动化设备)年产值过千万的企业有20家,年产值过亿企业有7家。
目标
打造两大行业集聚园区
如何推进两大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宝安将围绕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深化产学研合作,组建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行业联盟促进两个高新技术行业拓宽发展思维,深化产业合作,营造产业开放式合作与发展格局。支持可穿戴设备、机器人企业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参与制定技术标准,提升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此外,重点支持区内现有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在细分市场上培育出领先企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