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谷歌眼镜未来将何去何从?

有点创意已经走到了时代的前面。

毫无疑问,随着 Fitbit、Jawbone 和 Nike Fuelband 等健康监测系统、计步器和活动追踪器的渗透,可穿戴市场正在迎来腾飞。明年,AppleWatch 的上市可能会让智能手表成为“下一个大事件”。据市场研究机构 Gartner预测 ,在未来3 到5 年内,使用谷歌眼镜和类似可穿戴设备的企业,每年将节省最多10 亿美元。

然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是一个很有趣的领域。消费者往往会一窝蜂地购买最新、最好的电子设备,但前提是他们看到别人也在使用这种设备。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作为“ 探索者 ”测试项目的一部分(意味着你需要获得厂商发的邀请码),它们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布。鉴于谷歌眼镜的售价高达1500美元,因此买得起这款设备的消费者屈指可数。只有大幅调低此类设备的价格,消费者的兴趣才能上升。

接下来,你还将面临一个社会接受程度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谷歌眼镜的使用可能都不是一种光明正大的行为。当人们不知道设备究竟在拍摄或监控什么的时候,他们会心存疑虑。眨一眨眼就能进行实时的面部识别,这种技术的潜力甚至让最精通科技产品的用户都心惊胆战。在涉及侵犯隐私的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

说服人们相信谷歌眼镜这样的可穿戴个人助理绝对可以颠覆医疗、安全、体育等许多行业并不难。例如,CrowdOptic 便在包括医疗保健在内的多个行业运用了谷歌眼镜这种技术,现在已有19家 CrowdOptic 医院通过该平台来改善教学、协作和应急响应。他们预计到明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00个。CrowdOptic 的技术可以支持通过可穿戴设备完成的实时信息流传播。

Apx Labs 之类的企业和可穿戴技术软件公司 Augmate 目前都在开发人力应用,希望能给不依赖桌面端的工人带来巨大好处。Apx Labs 开发了面向谷歌眼镜的企业级软件平台LabsSkylight。根据谷歌的数据,全球80%的劳动力每天都在从事体力或不依赖桌面端的劳动。未来,劳动力市场可能会给谷歌眼镜创造巨大的机遇。

与此同时,超过60%的知名品牌都在探索谷歌眼镜的潜力。维珍航空曾经开展了一项为期6个星期的试验,让伦敦希斯罗机场的工作人员戴着谷歌眼镜迎接乘客,并快速找到他们的航班信息。全球涂料巨头宣伟(Sherwin-Williams)为了提高其涂料销量,开发了一款名为 ColorSnap 的应用,该应用可允许用户拍摄照片,然后它会自动获取照片主要颜色,从而帮助用户调整室内装修设计方案。

房地产网站 Trulia 也开发了一款名为“TruliaForGlass”的演示产品,让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谷歌眼镜应用对满足其标准的待售房屋进行评分。另外,萨克拉门托国王队还是第一支向球迷提供比赛中谷歌眼镜体验的NBA球队,球员在赛前热身中戴着谷歌眼镜,将热身视频实时传输给球场中的屏幕上。

开发者社区迄今已为谷歌眼镜开发了 超过100 款应用 ,有些颇具创新性,有些则是华而不实。对于寻找某种娱乐活动的人来说,甚至有一款名为 GlassBattle 的谷歌眼镜游戏应用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在某些职业或某些行业,谷歌或许具有颠覆性。但就目前而言,普通消费者还不清楚如何使用这款可穿戴设备。

在科技行业,时间意味着一切。大多数具有颠覆性的重要技术都要经历一个相同的演变循环。第一代设备往往是为业余爱好者所打造,或者说是有钱人的玩具,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它们只是引入了一个新的使用范例。一种技术越具颠覆性,它被消费者接受的时间往往越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变得越来越好,技术日益成熟,进而会推动它们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还记得第一款手机吗——是不是我称之为砖头更合适呢?对于随身携带这种有些突兀的设备的想法,大多数人当时都觉得很可笑。很难想象,今天的智能手机就是从这些设备进化而来。

所以,谷歌眼镜之类的可穿戴技术与 Oculus Rift 等虚拟现实应用都属于相同的类别。它们就像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手机,等待得到进一步改进,等待技术得到进一步简化,等待外形设计更时尚。另外,它们还需要开发者在安全问题上多动脑筋。实现上述特性或功能尚需时日,可它们一旦做到这一点,必将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

在短期内,谷歌眼镜的真正机遇可能是在工作场所。只要在技术上稍加改进,多围绕隐私担忧考虑问题,谷歌眼镜也许就能做好腾飞的准备。

如果谷歌想要让这款可穿戴设备在消费者市场取得成功,也许最好的结果是将它卖给苹果,因为后者已经不止一次证明它有能力改变某项技术,然后让消费者普遍接受。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