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可穿戴设备白皮书报告》深度分析

最近腾讯公司对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市场做了一个调查,样本数量达到24877个,而通过这些数据显示出的调查结果颇有意思,我们来仔细看一下。

一、穿戴式设备雷声大雨点小

数据现实,在互联网群体中,知道穿戴式设备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肯使用的只有 2.9% 了,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一方面说明这个市场的潜力还很大,另外一方面,说明现在的穿戴式设备还没有找到人们的需求痛点,能用到的人太少。

从使用的种类看,还是什么能买到就用什么。而且和手机密切相关。智能眼睛很热闹,买不到啊。三星的智能手表,小米的智能手环跟着手机卖,用户加钱拿一个很方便。所以这两种还是占数量优势。

  二、尝鲜,新奇是卖点

从获知渠道看,科技网站是用户知道穿戴式设备的主要渠道,然后是产品官网和购物网站,网络媒体,特别是专业媒体对于穿戴式设备的宣传有重要作用。

算了一下用户自己购买的比率,大约有四分之三是自己掏钱的,如果算上前面 2.9% 的使用率,只有 2.17% 的用户掏钱买了穿戴式设备。从渠道看,官网和实体店也是手机购买的重要渠道,说明穿戴式设备目前和智能手机的关系很密切。

产品使用率也很可怜,有 58% 的人还在用,其余基本放弃,说明手环的实用性不高,尝鲜过后扔掉的不少。

满意率和还在用的比例差不多,功能太少,电池续航差,连接手机麻烦是三大原因。体验差,没啥用是穿戴式设备的主要问题。

从这些数据看,穿戴式设备还在玩具阶段,大家看到科技媒体介绍,买手机的时候顺便拿来玩玩,用用不好用就不玩了。真正找到痛点被广泛接受的产品还没出现。

  三、什么人在用穿戴式设备?

调查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数字,学生比例是 20%,收入不愿意透露是 18.1%。无收入的学生在穿戴式设备中占得比例并不小。

从人群看,初中到大学文化,20-40 岁的社会中坚力量也是穿戴式设备消费的主力军。

穿戴式设备乐于被社会中坚力量所接受,但是这表明了它的潜力,而目前没有普及,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非用户的问题。

四、结论

从腾讯的调查结果看,穿戴式设备已经被网民认知,在主流人群中有很高的认知普及。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由于目前的产品没有足够诱人的功能,体验也不好。人们对其满意度和购买欲望都是比较低的,还停留在玩具的阶段。从潜力到销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阅读:《2014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白皮书(图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