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这次终于在BAT阵营中在智能手表领域率先起跑。有人说,谁都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不过,抢跑就能保证赢得比赛吗?这个笔者持怀疑态度。
一、智能手表,百度抢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的尝试不可谓少,但成功的又不可谓多。但是,这世界就是拼出来的,试错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思维之一。
好吧!百度终于在BAT阵营抢跑了,抢跑的是智能手表。就在马年行将结束之际,百度宣布推出Android智能手表百度手表V1.0应用,并宣布前几天正式登陆谷歌应用商店。
要问百度智能手表的卖点是什么?我看相关报道上主要提到如下几点:第一,主打语音搜索;第二,轻轻扭动手腕便可开启手表端的百度应用;第三,卡片式温馨提醒及将来的爱心提醒;第四,将来的通过手表查找手机功能。
我理解,总体上,百度的意图是想提供一款小而美的智能手表,主打语音搜索,精简繁杂应用,方便移动生活。不过,这些良好愿望用户是否买账?抢跑就能让百度在智能手表领域取得胜利?
二、竞争激烈,凶多吉少
实际上,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很激烈,并分为至少三个领域:手机伴侣、手表手机、专业细分领域应用手表。目前国外参与智能手机的厂商较多,国内较少。
虽然,根据BI Intelligence的预测,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达到9160万块。而未来,约5%的智能手机将与智能手表搭配使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智能手表的市场需求仍然没有完全打开。
百度进军智能手表是种有益的尝试,然而却面临着不少风险。虽然百度的搜索实力很强,可以作为其智能手表的功能突破点,但是其缺乏的可能是相关生态。
这个与智能手表相关的生态中,既与智能手机硬件相关,还有与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及相应传感器、智能家居、智能健康及移动医疗等相关的许多方面,许多领域即使是百度的老对手——腾讯及阿里,或许也不敢贸然大举进军。
当然,还有个所有智能手表厂商碰到的共同问题——用户的认知度。这当然与智能手表的功能进化发展及功耗等有关,至少目前多数用户并非对智能手表有多大的依赖性。
三、若想取胜,体验要好
对于百度而言,从中长期看,不得不思考并规划与智能手表产业链相关的生态,从短期看,则应该着重抓住用户的体验及依赖性这两个基本问题,而体验又是重中之重,并影响着用户的依赖性。
语音搜索、精简应用及智能提醒等方面的功能固然很好,且语音搜索充分体现了百度的基因,但是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吸引并粘住用户并非易事。
其实,即使是三星Gear及苹果Watch等,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上个月,还有报道称,这位开发者还对以iPhone为中心的Apple Watch的操作系统感到惊讶。他称:“这种智能手表非常小,它似乎除了能充当用户界面外,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或许利用智能手表拓展智能健康医疗是百度接下去要迅速考虑的事儿。君不见,苹果推出了HealthKit,大型医疗机构已开始与苹果接触,基于iPhone、iWatch开发移动健康应用,这些新领域可能通过终端掌握用户个人日常信息、财务信息和健康信息,建立大数据服务平台,那才是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另外,影响体验的还有智能手表的续航问题。最近,果壳智能手表二代就想了个办法:利用液晶屏幕和电子墨水屏幕的结合,据说可以较好地解决了耗电问题,且不用亮屏就能看到时间,这些也值得借鉴。
当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笔者不是想黑百度,而是想提醒百度要有更远大的理想及远见。抢跑者最后失败的也不少,前路还很长,路遥知马力(对了,虽然马年快过去,羊年就要来,但此话仍然不错)。不过,不去尝试则永远不会成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