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消费电子增长爆发点:手环手表地位更迭

曾几何时,在大街上看到Fitbit、Jawbone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发出艳羡的目光,智能手环在某个时期一度成为科技潮人的标配。如今,如果你还戴智能手环出门,恐怕就有点OUT了。

2014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不经意间发生了市场主导地位的更迭,往年热捧的智能手环增长放缓,未来甚至将面临倒退的趋势,而智能手表却迎来爆发,苹果、三星、索尼等知名品牌陆续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国内也有土曼T-Fire Metal等大小品牌发布的智能手表,一时间整个市场百花齐放。

据Gartner分析称,含健康手环,运动手表在内的全球健康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出货量将可能从2014年的7000万台缩水至6800万台,其中智能手环将下跌17%至1700万台,而智能手表则有望增长17%到2100万台的出货规模。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前两年闪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明星陨落,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智能手表逆袭井喷?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智能手环先天的功能缺陷和智能手表的可延展性。

智能手环没有屏幕和互动属性的先天缺陷一直饱受诟病,单薄的手环仅能提供运动记录和基础的健康监测功能,对用户而言吸引力并不大,初期的火爆仅仅是凭概念透支用户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现在面临的困境也是必然的。根据Gartner的调查数据,用户最希望实现的可穿戴设备功能的前五名分别是地图导航、拍照/录制视频、接收情景信息、搜索、网上购物,但显然智能手环都没法实现。

相比之下,可以实现屏幕交互的智能手表能做的事就多了。目前大部分的只能手包都能实现社交媒体、即时通讯、GPS导航、消息通知甚至通话等功能,更丰富的情景应用、LBS、移动支付等也已开始试水。

就算智能手环一直主推的运动记录和健康监测,智能手表也做得更出色。智能手环的运动记录功能普遍只能提供即时的运动数据作为参考,但对比参照如何、对身体健康有何提升等就需要依赖手机APP或PC端程序了。而智能手表除了能将运动记录、身体状况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呈现,如土曼T-Fire Metal等领先产品更以专业的精确度呈现血糖、血压、心率等即时的身体状况并与过往数据库对比,用户可以更科学、更直观地了解自身健康,实现医疗级的健康管理。

归根结底,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设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过渡产品,始终只能是手机的一个配件,功能也只能是手机APP的附属。大部分智能手环的先行者也做出不同决策应对:Nike解散硬件团队,将自身定位调整为健康APP平台;而Fitbit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智能手表;Jawbone则是转型为生活监测,定位为可穿戴设备的配件。

2015,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地位更迭将会更明显,下一个消费电子增长爆发点,就在可预见的不久的将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