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误判不断 市场前景就此终结?

李先生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个智能手环,用以检测孩子的运动量和睡眠质量。不过最近,李先生发现智能手环一点都不灵,明明是上课时间,手环却判断孩子在游泳,睡眠时间检测也会出现误差,李先生开始对智能手环的质量产生怀疑。

李先生购买的是最近较为火爆的bong智能手环,记者随后联系到多名使用智能手环的用户,发现类似问题也常有发生。“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智能手环居然说出去走了好几千步。睡眠时间统计也不准。”一名用户说道。

在国外,这种情况也很普遍。去年一篇发表在《运动医学和科学》的研究报告曾检测过8款智能手环,就以卡路里消耗量数据为准,基本情况是智能手环监测的数据平均要比实际情况少10%~15%。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据智能手环生产商卓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超介绍,从开始运动到App上呈现的数据,在智能手环里面要经过三道关卡。最基础的就是记录身体运动的重力加速计等传感器。不管你是走路还是处于睡眠状态,身体都处在剧烈或者轻微的变动状态,传感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变化的数据记录下来。一款精准的智能手环每秒钟可以采集5000次以上运动数据,当然数据越多,监测的准确度就越高。

记录数据后,手环要通过特殊的算法分析数据,从而得出人体处于哪一种状态。虽然芯片公司会在提供芯片的同时,提供一套通用算法,不过大部分手环生产商为提高准确性会有自己的算法。因为算法的不同,用户身处同一状态,但是不同手环可能会显示出不同的结果。

MCU是智能手环的最后一环,它相当于电脑与手机的CPU,数据的处理、算法的实现,主要就是通过MCU。大量的数据能否通过算法迅速转化成数据,就如同电脑、手机能否运行大型游戏,所以性能也很关键。

所以李先生等用户发现手环判断失误,很可能是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传感器原始数据丢失,二是算法不够精准,三是性能不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会造成数据的不准确。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数据不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睡眠监测这方面,在医学上,有关人体睡眠的监测都是通过脑电波来分析睡眠所处的阶段,如果物理监测不是很精确的话,很容易出现误判。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不同品牌的智能手环在功能上不会有太大差异,而且在精确度上尚没有一款手环能达到医疗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