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bit Charge:一款“驯服”我的手环

《小王子》里的狐狸说,如果你需要对方,那说明你就被驯服了。在试用Fitbit Charge手环一周后,我想我应该是被驯服了。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前前后后试戴过不少智能手环,但基本上都是“爱它们只有两三天”。要不然是没电时一取下就忘带,要不然就是带着带着就忘记要查看它的数据了。

Fitbit Charge怎么就能拴住我呢?想了想,觉得应该是它相对前代产品新增的一个功能:来电提示。漏接电话一直是我的坏习惯,但带着Fitbit Charge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错过电话。个人觉得Fitbit Charge的来电提示做得很到位,有电话打过来,手环会轻轻震动,同时屏幕被点亮。比起来个微信消息都会响一下的智能手表,Fitbit Charge的“提醒”显得“安静”许多。

当然,这只是解决了我这类人的其中一个痛点。可能你会觉得有很多设备都有上述提醒功能,但作为一款运动健康追踪设备,Fitbit Charge能做的远不止这些,说不定哪一个特点就成为了你不愿摘下它的理由。

硬件

Fitbit向来走的是简约时尚风,从Flex到最新的Surge外形都不是那么浮夸。我们评测的FitbitCharge是一款带有液晶显示屏的手环。手环腕带部分是螺纹图案设计,中间的一小块显示屏可以显示时间、步数、消耗的卡路里、来电号码等信息。通常情况下屏幕是暗的,轻击屏幕2次或按下左边的按钮,信息才会显示。

Fitbit Charge有两种规格(5.3英寸和7.9英寸)可选,我们拿到的是5.3英寸那款,作为稍微偏细的手腕,扣倒数第二颗搭扣刚刚好。FitbitCharge的搭扣采用手术级不锈钢材质,无论是腕带还是搭扣,长久接触皮肤并未感到不适。

此外,Fitbit Charge还配备了一根充电线和一个无线同步USB插头,不想与手机连接时,也可在电脑上查看手环追踪到的数据。

软件与使用

首次使用时可以在手机上下载Fitbit应用,打开应用先设置好年龄、身高、体重等个人信息,接着打开蓝牙搜索设备,配对时选择Fitbit Charge,等待几分钟,设备就可与手机完成配对。

下图就是打开Fitbit应用后的界面。主要有显示各项数据的数字面板、挑战、朋友和账户这四个信息栏。数字面板里有步数、卡路里消耗、运动数据、运动距离等信息,这些在手表显示屏上也能直接看到,另外用户也可在此栏中添加喝水情况和摄入的卡路里等。(如果能与智能水杯或直接计算卡路里的餐具结合,就不用手动添加了);点击横栏中的第一栏,会出现图右所示界面,可以在这里设置闹钟,或事件提醒。

挑战这一栏是针对有运动目标需求的用户,可以与家人朋友进行比赛。由于我用了一个不常用的邮箱注册的Fitbit Charge,所以在Fitbit根本没发现有朋友在用。所以这些功能在我这里有点形同虚设。当然如果你有朋友也在用Fitbit,就会好玩许多。大家可以比拼运动量和卡路里消耗量,更有利于坚持锻炼和联络情感。

在社交这个方面,个人认为Fitbit Charge做得还不够。因为如果没有朋友也在用Fitbit我就很难跟别人进行互动。而像之前用的咕咚手环、或者基于微信的乐心,里面会有各种社交方式。比如咕咚,它会基于地理位置推荐“约跑”的群组,或者一些跑步活动,感觉更能调动运动积极性一些。希望Fitbit未来也能考虑更多社交激励功能。

最右边账户这一栏则是可以添加Fitbit的其他设备,设置运动或减肥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你设置好多长时间,想减多少斤之后。Fitbit Charge会自动帮你计算出每日所需的运动量和最多可摄入的脂肪量。

首次完成配对设置后,在接下来的使用中,基本无需刻意地再设置什么。不像以前的手环,睡觉时要调到睡眠状态,跑步时要调到跑步状态,Fitbit Charge手环,你基本上可以忽略它的存在。等到闲暇时打开应用查看,睡觉、爬楼梯、跑步等各种数据都已同步到手机上。

不想打开手机的话,你也可以用其附赠的USB插头把数据同步在电脑上查看。

如果你没有什么减肥、健身的目标,只是想了解一下每天的健康情况,那Fitbit Charge的使用方式也就是这么简单了。

总结

佩戴Fitbit Charge的这段日子,我还没有开始减肥、健身计划,也没有打算要一下子开始坚持每天跑步。虽然它的来电提醒功能最先“拴住”了我,但在后来,不知不觉中我会不时地关注Fitbit Charge记录的数据:查看自己走了多少步,没够1万步,就站起来走走;睡眠质量如何,如果今天睡得不好,那晚上尽量早点睡;该消耗的热量有没有完成,没完成就不吃宵夜了……

后来的后来,再也看不下去运动那一栏总是零。于是,我决定开始跑步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