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赢了 但可穿戴没有说谎

美国宾州大学最近发布一项研究将可穿戴设备的计步功能再次起底,研究表明智能手机的计步应用精度已经足够高,在精度上完全可以媲美可穿戴设备,甚至更优。基于此,可穿戴设备平均计步精准度不如智能手机被国内媒体争相报道,甚至得出了可穿戴就是一个谎言的观点。

首先我们从美国科学家具体的实验内容来看,一共14名参与测试者,其中的部分测试者的口袋中装有iPhone5S,同时运行着智能手环的手机App;而剩下的部分人则携带有三星GalaxyS4手机,运行着Android平台上同样的App,分别进行了进行500步和1500步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智能手机的误差在-6.7%到6.2%之间,而可穿戴设备则良莠不齐,误差值区间为-22.7%—-1.5%。从结果来看,额外花钱购买的智能手环确实不比智能手机的计步功能更有优势。

但是,计步只是智能手环类可穿戴设备的一部分,并且只是智能手环的功能之一。在智能手环上市之初,新奇的计步功能成了大做文章的卖点,以至于在用户心中形成了计步等于可穿戴的错位影响。从手机本身来看,在新款iPhone和安卓旗舰机型中计步功能屡见不鲜,而对于千元的中低端手机来说计步仍是奢望,况且一些安卓厂商为了省电直接扼杀了这一功能,而睡眠监测、运动提醒、心率监测以及长时间续航都是智能手机所不能满足的。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硬件的下一个热点,仍在普及的初始阶段,我们对这一欠缺完美的产品有这样那样的吐槽之处,但可穿戴设备并没有谎言。

我们习惯了对新科技的排斥,在人工智能的优点初现之时便惶恐不已,甚至不少科技大佬都表现出了担忧之情。对于可穿戴设备,在鸡肋、伪智能等言论膨胀的环境下,我们又不可避免地表露出了排斥的情绪,不少人认为那只是极客们的玩物,与己无关。其实计算机的问世也有着同样的遭遇,1977年电脑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而全世界还在对昙花绽放的科技创新顾虑重重,数字设备公司的创始人肯·奥尔森便说出了那句著名的预言:“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台电脑。”在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潮水般涌入市场,结果已不需要争论。可穿戴设备在问世之处,发展趋势从运动到健康再和时尚结缘,磕磕绊绊却一直给我们不少惊喜。

当然这一简单的实验和耸人听闻的结论给襁褓中的可穿戴不少的启示。

一、可穿戴的宣传有误区。不得不承认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是可穿戴的主流产品,以计步为核心的运动功能成了早期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共性。从2013年诞生到2014年的成长,占据可穿戴主要市场份额的仍是智能手环类产品,不少产品在可穿戴概念刚刚兴起之时,趁势做了不少营销活动,在概念红利消失之后,新产品的营销捉襟见肘。在不少人眼里,可穿戴产品不就是MOTO360和AppleWatch嘛,对于其他诸如智能秤、智能血压计之类的闻所未闻。

二、可穿戴的方向不明确。对于可穿戴设备有什么用,一直没有厂商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运动、健康有说服力却难以让人信服,毕竟数据的准确性和服务一直都是痛点。在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便携性通信的方向让人们趋之若鹜,在MP3流行的时候,简单的听歌功能便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在运动之外甚至鲜有厂商愿意把其当做手机配件来卖,虽然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就是对手机功能的延伸。如果有厂商试图把可穿戴设备打造成帮助用户摆脱手机依赖症的产品,结果又将怎么样呢?

三、媒体该如何对待可穿戴。在这个槽点即热点的时代,媒体对热点的追逐有种向槽点倾向的趋势。媒体在报道可穿戴缺陷的同时也应为可穿戴的成绩喝彩,在追捧主流可穿戴产品的时候,请留下些篇幅给那些新奇的产品。即使不能给可穿戴的发展增砖添瓦,切莫用不理性的报道雪上加霜。

可穿戴设备还在路上,我们应当对其抱有期待,在生活日益智能化的趋势下,又怎能少却穿戴的身影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