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的异军突起,新型可穿戴设备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出现在市场上,当大家还在谈论“腕上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却猛然发现,世界已变,可穿戴设备早已可以助你上山下海甚至飞往外太空了。
可穿戴设备经过2013年的预热,2014年的迅速发展,在2015年仍然炙手可热。在CES 2014上,大量实验性可穿戴设备横空出世,大放异彩,而在1月初的CES 2015上,可穿戴设备市场继续发酵,依旧是展会的焦点。
除了依旧狂热的智能手表,健身追踪设备和头戴设备也同样备受瞩目。这些形形色色的可穿戴设备更注重于时尚性和实用性,从外观上,你甚至看不出是一款智能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制造商Misfit与施华洛世奇联手推出的SwarovskiShine太阳能可穿戴设备系列,是科技与时尚的完美结合,给大家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也让人们知道了,健身追踪设备原来可以是一条水晶项链,或是一个水晶吊坠!
韩国可穿戴厂商InBody则在CES上展出了InBodyBand系列手环,该系列产品除了采用简约的外观设计风格之外,其还能够测量佩戴者的生物电阻抗值,从而获得佩戴者的脂肪率等更为专业的体征数据,这对于那些对自己的体重比较敏感的健身用户来说显然是非常实用的。
而大热了两年的智能手表,除了高性价比、功能整合之外,对外观设计越来越接近于传统手表。
如MichaelBastian与惠普公司联合推出了Chronowing 智能腕表,不锈钢表盘加上不同材质的表带,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时尚属性。为世人所熟知的时尚品牌GUSS与Martian合作设计的GUSS Connect智能手表,外观哭死传统腕表,但可以支持语音控制和通知系统。
智能手表增加了控制系统,就可以变身为智能家居中的遥控器。宝马推出的Android Wear应用允许用户进行远程泊车,而奥迪则联合LG推出了深度定制版本的G Watch R智能手表来完成对车载系统的控制。
随着智能手表的功能和应用的增加,它真的不仅仅是腕表那么简单。说是腕上的革命,一但与物联网结合,你都已经傻傻分不清,这到底是个什么设备,又何尝不是革了传统生活的命?
谷歌眼镜火了好几年,如今热度早已降低,但人们对“眼镜”的推崇却从未止步。基于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各类智能眼镜隐匿在CES展会的各个角落。
索尼在展会的一个角落里陈列着其SmartEyeglass原型。据悉,SmartEyeglass Attach的连接式智能显示模块可以与时尚眼镜、护目镜、太阳镜等多种类型的眼镜搭配使用,实现类似谷歌眼镜的功能。但它却不会像谷歌眼镜那般张扬,让人发现就敬而远之。
智能眼镜必须带块屏幕吗?未必,JinsMems智能眼镜就具备提神醒脑的神奇功能。它能够通过镜框和鼻托上的三个眼动电图(EOG)传感器来跟踪佩戴者的眼球运动和眨眼次数,进而来判断其疲劳程度。同时,眼镜上的六个轴加速器能够探测到身体的活动情况。检测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的相关应用上,并告知佩戴者的疲劳程度,在用户需要稍作休息时给予提醒,真的是键盘一族的好帮手呀。
无论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还是健康追踪器,这些都只是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形态。它主要是融合了成熟的功能性、简单易用性、可连接性,再配以紧凑的外形设计以及超低功耗处理器,来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健康!
可穿戴设备顾名思义,需要每天佩戴在身上,其性能、待机、传感器和应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可穿戴设备受限于其特殊的外形尺寸,留给电池的空间并不宽裕,因此低功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常常用在工控领域的MCU(微控制器)就凸显了其低功耗的优势。
ARM Cortex系列32位RISC CPU已经成为嵌入式设计中领先的处理器内核,这主要归功于它高效的架构、易于扩展的指令集、大量开发工具和代码库。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内核是特别针对嵌入式MCU而开发的,在这些应用中性能需求必须与能耗和低成本解决方案相适应。Cortex-M系列提供内核选项,满足各种可穿戴设备属性需求,包括价格、电池寿命、处理要求和显示类型等。
兆易创新推出的GD32系列32位通用MCU,该成果是中国首个基于ARMCortex-M3内核的32位通用微控制器,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打破了欧美厂商垄断。而2015年兆易创新还会推出基于ARM Cortex-M4内核的超低功耗产品。市场调查机构IC Insights指出,在穿戴设备与物联网等新兴嵌入式系统兴起的带动下,全球MCU出货量在2014年创下新高,达186亿颗,较2013年增长16%,并超越2012年173亿颗的纪录;预估2015年将再成长12%,突破200亿颗大关,2019年更可望达到273亿颗。
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在改变着我们对现有一切电子产品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设计师、工程师们的想象力的挑战。如何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兼顾性能、功耗、待机、成本、连接、美观……随着技术的推进,相信着一切在未来都不是问题,而这个未来则离我们越来越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