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发展迅猛 美国和日本共执牛耳

所谓可穿戴终端就是如智能戒指、智能手镯、智能眼镜等配戴在人身上的微型电脑终端,目前可穿戴终端主要包括手环型、手表型、眼镜型三大类。其中,手环型可穿戴终端现已日渐普及,占可穿戴终端整体份额60%以上,多用于测量心率、血压和体温等健康方面。

2017年全球可穿戴终端出货量将达2.239亿台

据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到2017全球可穿戴终端出货量将达到2.239亿台,日本国内的出货量将达到1310万台,可穿戴终端增长之势尤为迅猛(见图1)。

日本通信公司正大力推广可穿戴终端商用,如NTT、日本软银公司都正向自己的客户大力推广手环型可穿戴终端。

美国谷歌公司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可穿戴终端“谷歌眼镜”。然而,眼镜型可穿戴终端因内置摄像头,引起了用户对侵犯个人隐私的担忧,虽然试销品在19天内就售罄,但社会争论却很大。

各电器和精密设备制造商也先后推出可穿戴终端产品。但不容忽视的是用户认为此类产品体积仍然过大,如何使电源薄型化和电池大容量化成为可穿戴设备研发的关键。由此可见,可穿戴终端竞争焦点也已集中到超薄型电源、传感器和材料方面。

美国可穿戴终端备受瞩目

美国可穿戴终端最具代表性当属谷歌与苹果公司的产品。谷歌最先推出了“谷歌眼镜”,除此以外,谷歌旗下的摩托罗拉推出了搭载“Android Wear”的手表型可穿戴终端“Moto 360”。谷歌于2014年3月18日推出了“Android Wear”软件,最先将其用于制造商合作伙伴手表型的可穿戴终端上。搭载Android Wear的手表型可穿戴终端,通过“OK Google”就能使用“Google Now”功能,这与安卓智能手机类似,可以显示位置信息、社交网站活动和约会提醒等。手表型可穿戴终端除常规显示时间、温度外,应用程序还可以把距离、步行速度和热量消耗卡路里数记录下来,同时也可用作电视机遥控器。

美国苹果公司于2014年9月宣布,将于2015年初推出手表型可穿戴终端“Apple Watch”,它将具有iPhone的功能,在美国售价349美元起。而苹果公司近日正式宣布,“Apple Watch”将于2015年4月正式推向社会。苹果公司智能手表型可穿戴终端有Apple Watch、Watch Sport以及Watch Edition3款。三款手表均配备了先进的手表带和手表扣,并可与iPhone6/6Plus/5/5s/5c组合使用。

苹果智能手表型可穿戴终端配有专用的操作系统,具备了诸如电子邮件通知等功能。Apple Watch除了可以打电话、使用苹果智能语音助手、通过GPS掌握移动距离和地图显示外,还可以把iTunes或Apple TV当作遥控器使用。Apple Watch除了配备红外线设备、可见光LED灯和光传感器,用以测量用户的心脏速率外;还可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和iPhone组合,用以测量身体各种动作;并将在健康管理应用程序上积累的数据,用作医疗检查。Apple Watch中配备被称为“Taptic Engine”的线性驱动器,通过对手腕“轻敲”就会吸引触觉;如果点击触摸屏,还能把触觉传达到另一个用户,从而实现用户间良好沟通。同时,Apple Watch时钟功能可以进行各种定制,与iPhone合作所得到的世界标准时误差在0.05s以内。

日本各公司纷纷抢滩可穿戴终端市场

2015年1月14~16日,日本东京举行了首届可穿戴终端展,有超过100家公司和研究机构参展。在展览会上,医疗和保健领域中的可穿戴终端备受关注。

富士通研究所研发的戒指型可穿戴终端重量不足10g,戴上后在空中随意书写数字和汉字,就可被作为数据来源与PC和智能手机连接,汉字因与个人习惯关系很强,目前识别率还不是很高,但其对数字识别率现已达到95%(见图2)。

日立万胜公司开发出厚度为0.4mm,可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片状锂离子电池,容量为15~45mA,作为驱动可穿戴设备的电源功率已足够,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15年下半年批量投产。另外,TDK公司开发出厚度为0.2mm超薄型、加工更容易的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利用室内照明灯光等低照度的光源就能向可穿戴的终端及时供电。

东京IT企业展出的“Waratteru”能附加在夹克上,可通过声音检查身体健康状况。除此之外,帝人公司与日本关西大学联合开发出能够探测手指和手臂运动的面料。该面料采用源于植物的“聚乳酸”纤维,具有产生弯曲就能发电的性质。如果将其加工成手套,通过手指和手腕弯曲就可以转换成电能,并变换成数据,这样就可以把医生的动作传导给机器人,从而实现远程医疗,预计其在保健和体育领域中2~3年后将会实现商用。雅马哈开发出能伸缩的可穿戴传感器,把传感器装入到衣服和手套中,可实时掌握人体和四指活动信息,并会在无线终端上显示出数据。

  日本与美国的可穿戴终端比较

日本MM研究所曾对日本和美国的可穿戴终端市场展开调研,并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 日本可穿戴终端的知名度为27.9%,美国则为83.4%。如谷歌眼镜等产品的知名度,美国为77.0%,而日本则为49.2%。

● 在设计理念上,日本强调与环境融合,美国则强调个性化。

● 在业务应用上,日本、美国在运输和金融服务方面对可穿戴设备期望颇高。

● 日本、美国均将眼镜型终端主要用于路线搜索。

● 日本、美国均密切关注信息泄露和隐私侵权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