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三座“大山”:续航 双手操作和交互闭环

首先要明确这个问题是‘针对当前’,还是‘针对未来’。

如果是前者,本人戴过 Pebble、Galaxy Gear 和 Moto 360,由于众所周知的‘续航’‘双手操作’和‘交互闭环’问题,都没戴多久。

这三个问题逐一说下。

续航

在我们目前生活的认知中,有三样东西是续航比较短的,分别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我们从交互粘性(用处)和充电次数(麻烦)这两个维度来看下。

手机:每天,一般充电 1 次,平均拿起开始使用 50 次,使用时长约 150 分钟。另外还要考虑到手机是通讯工具,一旦没电会产生通讯焦虑。实际的现状是,对手机这样频繁交互和通讯依赖的设备来说,充电的麻烦不是问题。

笔记本电脑:一般不需要充电,平时在办公桌上长连电源。出差的时候带走,同时会携带电源。使用场景在固定场所,一般很容易取电。并且取电的时候不影响使用。如果没电,一般影响不大。

Pad:娱乐用途,使用场景也大多在固定场所,取电方便。如果没电,一般影响不大。

我们会发现,续航不是个孤立的问题,它是和‘用处’紧密关联的。在缺乏‘通讯刚需’和‘强粘性应用’的情况下,续航太短会影响用户持续使用。

而目前的智能手表,在没有产生‘通讯刚需’和‘强粘性应用’的情况下,过短的续航能力(1-7 天),是个中断用户持续使用的大杀器。

双手操作

我一度非常迷惑智能手表的‘双手操作’设计,后来我只能用‘他们把手机交互给搬过来了’来解释这种设计。双手操作,并且是一只手操作另外一只手的手腕上的设备这种体验真是糟透了。

因为需要两只手同时操作,这在单手场景下不够适用。

其次,手表在手腕上,另外一只手指的操作,不论是针对屏幕,还是针对手表上的按钮,大多会造成手表的滑动——和手机不同,手机是被手指固定的,而手表会随着你的操作而在腕部轻微移动。

再次,触摸操作时候手指一般占表盘面积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是个很糟糕的交互移植,让我想起当年内置 windows CE 的 dopod 手机开机后,有一个‘开始’菜单……

顺便提一下 Apple Watch 的‘Digital Crown’,除了业界被猛烈吐槽的概念混乱以外,我比较怀疑实操的易用性。我们对于机械手表的‘皇冠’的使用体验一般是——把表摘下来,一只手拿住,然后另外一只手拧——就是因为直接操作会造成表在手腕上的滑动。

交互闭环

腕部设备,除了‘健康追踪’以外,关键的问题就是考虑在人和手机之间,扮演一个怎么样的角色。信息的快捷读取和阅读固然好,但是交互边界切在哪个位置才好呢?在无法很好的实现像手机一样的交互体验的情况下,目前基本有三种处理方法:1,语音;2,快捷短语设定;3,拿手机去。

而这三种方式都不够爽,尤其是当手表给了你更丰富的信息的时候——你会更加的需要用手机完成闭环。

所以,如果是就目前的智能手表而言,需求场景被改变的机会较小。

如果未来的智能手表可以解决上述三个问题,那么被改变的将是人们与环境的交互方式:智能手表自动识别人的行为,与环境进行交互。那么,你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可以通讯的设备,其交互场景都将改变。

因为这便是所谓的‘万物互联’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