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把人类从手机中解放出来

1960年代的可穿戴设备和2014年全国两会上的谷歌眼镜姐,不同时代的人类总是有着相似的想象力,只是我们终于可以实现了而已。

美国时间4月10日,苹果开始了AppleWatch的预订,市场研究公司发布报告称,10日当天在美国的单日预订量达到了100万部。4月14日,华米科技CEO黄汪宣布,截至4月12日,小米公司去年推出的运动手环自上市以来销量已突破400万,从而让华米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智能手环公司。

疯狂的销售业绩再次引起人们对于电子可穿戴设备的关注。但是,你真的了解可穿戴设备吗?为什么有人预言它能把人类从手机中解放出来?

为了健康?不,为了赌博

为了人类的福祉是科技的动力,有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情同样也驱动着技术的发展。现在许多人对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反应都是“运动”“健康”,但最早的的可穿戴设备则是为了增加赌场赌博者的胜率。

1961年,这可能是可穿戴设备的元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爱德华发明了一款可穿戴计算机。这款设备能帮助赌徒们提高赌博胜率。1972年,基于同样的目的,一个叫基思的人,发明了一款用脚指头操作的可穿戴计算机,命名为“乔治”。可惜在这款设备的“帮助”下,发明者在一个周末就输掉了4000美元。于是他再也没有使用过这个坑爹的玩意儿。

但不能否认,可穿戴设备从进入人类社会开始便充满了想象力。1981年,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史蒂夫·曼发明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把一部6502计算机连接到了一部带钢架的背包上,来控制摄影装备。还有公司推出一款胸章,可以将用户的ID发送到办公楼上的红外接收器,从而追踪用户所在位置。

最流行的可穿戴设备出现在手腕上,始于1975年的手表计算器是可穿戴设备中为数不多成功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这只手表虽然只多了一个功能:计算器,却一时间成为了男性时尚的代名词,甚至连时任美国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也想要一块。

全国两会和“谷歌眼镜姐”

2013年被称为可穿戴设备元年,这一年,谷歌眼镜的出现让许多对电子产品不感冒的人都大呼神奇。

谷歌眼镜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GPS导航,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等,因此可以把谷歌眼镜看成是一部联网的智能手机或电脑。2014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女记者佩戴谷歌眼镜出席,瞬间成为社交网络上的谈资,人称“谷歌眼镜姐”。

比起谷歌眼镜过于高大上的自我设定,运动手环就显得亲民很多,内置重力传感器的手环可监测佩戴者的运动和睡眠质量。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走没走路、睡没睡着你咋知道?

但实际上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手机也早有应用。比如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翻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传感器通过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数据,再结合用户之前输入的个人身体体征的基本信息,根据一些特定算法,得到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监测数据,诸如运动步数、距离以及消耗的卡路里等,从而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睡眠监测也通过相同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它将人在睡眠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作为衡量睡眠的标准,来判断睡眠处于哪个阶段。

比起什么都想做的谷歌眼镜,运动手环仅仅关注一件事情:健康,但这或许恰恰击中了现代人最迫切的需求。2014年,小米公司推出仅售79元的小米手环,今年4月14日,华米科技CEO黄汪宣布,截至4月12日,小米手环出货量达400万台,而且是越卖越快,到2015年3月达到单月出货量100万台。

人机交互模式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苹果公司推出的AppleWatch(苹果手表)很可能成为谷歌眼镜和智能手环的两极之间最大的搅局者。

想象有一天,你可以在手表上阅读、回复短信,可以用它来发送表情,可以用它来发送微信语音……而这一切都不需要你再捧着大大的手机,只需动动手腕,张张嘴就行了,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对很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大大的解放。

更专业一点说,可穿戴设备是对人机交互模式的一次变革。以往人机交互主要是通过键盘和屏幕的输入输出来进行的,即便是Siri的出现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格局。

谷歌眼镜算是一大进步,人们可以摇头晃脑眨眼睛来控制它,但后来这一点却成为众矢之的,因为这违背了人类交流的基本习惯,而且一闪一闪的小屏幕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交流,更重要的是这实在太酷了,走到哪里都会引人注目。手表作为一种最常见的饰品,戴在手上不影响其他工作,平时也不会显山露水。同时,它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触摸、语音,甚至是晃一下手腕来完成。这极大减轻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