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的未来图景

纵览市场,大部分可穿戴产品缺乏独特的创意,外形相似且设计单一,功能上则围绕智能手机延伸,并未有突破“智能手机伴侣”的产品定位。

去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一款智能手表Apple,该产品配备了全彩色屏幕、心率监测技术、健身和健康追踪软件以及大量其他应用。今年4月10日,Apple开始接受预订,24日正式发售,其火热程度,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的iPad。Apple的上市,将可穿戴设备推向了新的高峰。

今年年初,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Show,简称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随着全球电子消费品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风向标,CES已经成为各大厂商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要平台。而在此次展会上,一项采用了关键性新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引领了电子产品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其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接入移动互联网,从而实现了人与物的信息交流。

去年可以说是可穿戴设备元年,智能眼镜和虚拟现实头戴式设备这类以前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装备已纷纷面世。三星作为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先行者,旗下的智能手表从GearFit到Gear,再到现如今的Gear均为我们展现了曲面屏幕、三轴感应等新技术在智能设备上的应用,提供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面对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传统厂商坐不住了。在本次CES展会上,扬声器厂商JBL推出了入耳式耳机Reflect和头戴式耳机Synchros。两款耳机都有内置体感检测和蓝牙连接模块,通过摆动手臂实现切换曲目或接听电话等操作。

除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可穿戴设备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特殊的功效。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更有效地推广专辑,歌手Will.i.am于去年10月推出了他自己的智能腕带,名为Puls。他同时宣布将会推出名为i.am+的系列产品。其中之一就是智能夹克,其能够通过袖口向手表充电,有效地解决智能设备蓄电不足的问题。

有报道称,德国国家队的数据分析师诺曼透露,勒夫(德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之所以能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最后时刻换上格策(德国足球运动员)并完成绝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使用一种被称为micoach的可穿戴设备监测队员的速度、心跳的数据参数并加以分析,从而制定战术。诺曼称,正是因为格策的数据最为出众才得以出场。可见此类设备技术之成熟、发展之迅速、应用之广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无独有偶,在2015年澳大利亚亚洲杯期间,中国国家队的运动员们都穿上类似“胸罩”的可穿戴设备,以此便于教练随时监控其身体数据。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Research)在去年3月对数千名美国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用户愿意将可穿戴设备佩戴于手腕上。对于细分类别的设备的需求也处于上升趋势,例如珠宝首饰和针对T恤或鞋子的嵌入式传感器。今年,高德纳(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预计智能服装的发货量将从去年的10万跳升至1000万,这一数字相当于全球智能手表销量的1/3。

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预测,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发货量预计将达到1.12亿,较2014年的发货量上升4倍以上。可穿戴设备如此火热,究其原因是智能手机带给人们的新鲜感慢慢消失,而可穿戴设备无论是科技感还是时尚感都可以更有效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从技术环节角度讲,通过与人体完美结合,释放人体的数据,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可以引导我们作出更棒的选择。

其存在方式的优势,可以使人们生活更加便捷,并减少对手机的依赖。随着用户需求量和社会好评度的增加,各大厂商将在可穿戴领域进行新一轮的角逐,希望在未来市场中分一杯羹。

就在国内外科技巨头和业界新贵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大显身手、抢滩市场的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繁华背后还隐藏一些隐忧。

尽管智能穿戴设备的风暴已席卷全球,但纵览市场,大部分可穿戴产品缺乏独特的创意、外形相似且设计单一,功能上则围绕智能手机延伸,并未有突破“智能手机伴侣”的产品定位。

同时,可穿戴设备让每个人都变得无比透明,不免会造成数据泄漏、隐私被侵犯等安全问题。虽然说,可穿戴设备所捕捉的数据都应该处于保护状态,但是这些数据也有被不法分子获取的可能。

此外,对于功能相对单一、小屏或者无屏的智能手环来说,续航并非短板,但是搭载了LCD屏幕、强劲CPU及GPU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如何在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较低的能耗,将是摆在可穿戴设备从业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联想集团CTO霍腾休斯表示,现在的可穿戴设备还不是通用场景的产品,可以说可穿戴设备行业都还在探索中,整个行业应该尝试找到一些软件应用,使得可穿戴设备即使在电池续航时间短、屏幕较小等问题的限制下,也能够扩大使用范围。

对于一款新兴产品来说,弊端只能引发又一轮的技术革新,并不是其发展路上的绊脚石。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崛起,用户对产品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对产品本身的需求。他们并不满足于可穿戴设备仅仅以配件的形式存在,所以未来市场可穿戴设备从配件走向整体是一种趋势。

对智能可穿戴的未来,我们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