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的漫漫旅途 需要互联网精神铺路

谷歌眼镜“转道”了,智能穿戴在吸“睛”之后,所预期的亿级市场销售量,遇到消费者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软着陆了。这其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智能穿戴的“数据”困境

我认为还是对“互联网精神”的消化与吸收不够。智能穿戴是一个依托于互联网,并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发育起来的产物,但是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尽然脱离了互联网精神;或者说,我们在用传统产业的闭环思维,干着一个超前的创新产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互联网的精神是什么?在我看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开放”。这一点对于发展智能穿戴产业至关重要。为什么这样说?我们都知道智能穿戴的核心价值在数据上,但现在谁也不敢用所谓“免费”的方式来干智能穿戴。

我可以肯定地说,当前谁要是有勇气以硬件免费,然后通过可穿戴设备所采集的数据,来转移实现价值,必然是条坑人的路。

唯一可能有所不同的,是这条坑人之路走的方式不同罢了。如果你是上市公司,那么坑的是股民;如果你是有投资机构撑腰的公司,那么坑的是投资机构;如果你是哥们式在创业,那坑的是哥们。

这个坑人之路,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呢?好的方面就是多了个免费的科技玩具,坏的方面则是让用户收获了满满的失望。

智能穿戴产业要想比较快地实现数据挖掘价值,需要互联网的精神,即“开放”。

“开放”激活智能穿戴产业

开放的前提是需要有企业承载开放所需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推进对两方面资源的“开放”,才能促进数据价值的早日形成。

一是平台的运营者要有开放心态,让不同智能穿戴的接入企业,都能按各自的数据采集价值来享受平台数据挖掘的价值;

二是智能穿戴企业要有开放心态,愿意合作、抱团、分享数据,让数据由专业平台统一处理,而不是各自怀抱着点小数据,做着大价值的梦。

今天之所以出现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商业价值还趋于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还在用传统产业的闭环思维,来经营着“智能穿戴”这个在开放形态下产生的事物。

如果还是这样继续着不开放、不统一数据,各自归各自继续发展下去,这条路行不行呢?我不能说绝对不行,但这在我看来,至少会让智能穿戴产业发展史的时间变得更漫长,烈士们前仆后继的场面会更壮观。

尽管当前智能穿戴领域的各种社团、联盟、组织很多,但我认为在当前最现实、最靠谱的就是如何让各自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成员数据统一归口,这比探讨所谓的标准更有意义。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商业机会,这个平台的搭建,其创造的价值空间远胜过当前的硬件本身。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