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ppleWatch第一代产品开始在官网预订,在内地反响也非常强烈,预订者踊跃。但在如今“互联网思维”盛行的年代,类似Watch可穿戴设备偏偏是最不考虑用户真实需求的一类产品,何以见得?那接下来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拟定一份标书,说说这些可穿戴设备需要满足那些基本要求,才能真正进入日常人的生活,进而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舒适性
何为可穿戴,意为此物要和我们的皮肤亲密且长久接触,所以重量要轻盈,轻若无物,感觉不到其存在;材质要柔软,不能有异物感,和人的坐食起居自然融合。特别对材质来说,不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和皮肤接触的部分其组成成分如能和人体皮肤成分类似尤佳。近年开始风行的智能手环在国内外已经发现诸多过敏病例,引发大规模投诉和索赔风波需要引以为戒。而中国的古人为什么喜欢佩戴玉饰,其除了其质地细密、光泽柔和,贴身时温润的感觉使人感觉舒适,有利于长期佩戴。
重量要轻盈,是指不能再给人增添额外过重负荷。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人喜欢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平板电脑成为“低头族”,全国各大医院的颈椎病患者人数逐年上涨,就诊的颈椎病患者要翻上几番。看看微软的黑科技VR设备HoloLens,虽然很梦幻,但戴起来过于臃肿沉重,你的脖子准备好了么?
过多沉溺于电子设备的后果还包括视力下降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眼睛健康堪忧。在Watch这块世界上最小的触摸屏幕上写写画画、点点戳戳真是我们的必需么?大屏手机的风行并非仅仅因为人们爱虚荣贪大,而是大屏幕的确给我们的眼睛减轻了视力负担。
目前一些虚拟现实设备由于包裹着人的大脑,有必要对设备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并提供长期使用测试报告,如有影响则提前考虑如何屏蔽,不能让人类的神经系统再受伤害,引发头晕恶心。总之科技以人为本,我们用科技产品是为了提升生活体验、扩大视野、愉悦身心,而不是找病患上身,只有解决好这些关系人类的健康的问题,之后的讨论才有意义。
功能性
功能要简约,高效。以手表为例,既然是手表,就要回归手表本质,就是一块能显示时间的表,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用户群的需求进行功能上的拓展,比如接打电话、接收短信邮件、运动监测、健康监测等,同时与智能手机搭配使用,能够收发信息、查看天气、股市及播放音乐等。但功能上建议以手机为主,手表辅助为主。生活中对着手表说话的场景毕竟不多,过小的屏幕也不适合看大文档,最多应应急,更别说去刷微信的朋友圈了。
智能设备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进行区分,并且提供相关软硬件功能的辅助,让这些人获得更具体、优质的体验。如针对上班族以信息通知系统为主,邮件/短信阅读,未接电话提醒或是消息提醒等。针对孩童人群以娱乐智能手环为主,并具备定位防走失功能。针对家中老人的应该是关注健康类的设备。让有限的设备挖掘自身潜能,功能精纯,成为生活的得力助手。我们可以预见虚拟现实系统在游戏、教学、社交等场景中潜力巨大,但目前应用内容还比较匮乏,后续还需要巨额投入研发才能真正形成商用。Facebook已为收购虚拟现实公司Oculus搭上了数十亿美元,并表示该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Facebook用户的主要交流形式。
设备应可定制可拓展。充分发挥电子设备本身优势,将各项因素自由灵活的搭配组合,定制表盘主题,包括表盘和表带的背景样式和颜色,随心而换,天天不重样,做到“私人定制”,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喜好。
除此之外,作为日常可穿戴设备,应具备IP67等级三防功能,日常遇到的洒水、灰尘,它应该都有防护力。
持久性
可穿戴设备为保证长期的佩戴,续航要过硬,在锂电池技术目前并未突破创新的情况下,能否放弃目前的充电方式呢?自从iPhone为保证机身的一体性,使用不可更换电池后,弊端在Watch上尽显无遗。有数据称,Watch的待机时间一般在18个小时左右,但是如果按照90次电量屏幕的轻度使用,那么Watch的续航时间只能缩短到4个小时左右。对于重度使用者来说,如果连续使用1个小时,基本上它的电池就要全部耗尽了,然后再花4个小时来充满电,然后,然后你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同样是手表,传统手表可以自动上弦保持恒久动力,即使是石英表也可通过可更换的纽扣电池提供长达几年的动力储备。这方面传统手表其实早就站上了“免维护”高度。能否借鉴机械表结构,充分利用人自身的动能或者体温来提供能量,要不研制出可更换的大容量电池,类似弹匣随时更换,否则频繁充电就成了负担。iPhone充电已经让我们头疼了,难道还要再搭上一个小弟做拖油瓶么!
美观性
“颜值”要高,具备艺术美感。在实际营销中这也许是最能刺激人购买欲望的因素,对某些“外貌协会”的用户甚至是唯一因素。作为日常佩戴之物,带有美感的物品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进而舒缓压力。
智能手表方面,因为国内之前的基础教育缺乏美学教育背景和艺术氛围,理工男做出的产品大都缺乏美感,很多就是不打折扣的黑疙瘩,注定只能在小范围的极客圈里使用。MOTO智能手表选择追求更像传统表的情怀,第一代产品MOTO360在工业设计上让人眼前一亮:圆形表盘、高档皮革表带以及不锈钢裹身。唯独表盘底部那一块缺角区域成了某些强迫症患者的心病。相比之下华为的智能手表更给人带来惊喜:高清屏幕、纯圆显示、传统表的设计、精湛的工艺、两天的续航力,已经具备成为流行产品的雏形。我之前试戴过骨传导耳机,通话效果没得说,但独特佩戴方式让人远看像拖着辫子,实在是怪异,被我无奈塞入抽屉。
隐私和安全
智能设备具备的众多传感功能给人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给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带来了新的课题。谷歌眼镜无疑是引发此类激烈讨论的先驱,谷歌眼镜用户可能会在大街上对陌生人进行脸部识别,或偷偷进行录影和照相;社交的互动和产品的拓展,在公共场所会出现错误或正确使用,都将引发很多的诉讼。必须通过立法来平衡个人、公司和社会之间的需要以及关注。
要改变大众的习惯,有时候比改变技术更具挑战。需要重新定义社会的行为规范,这里面既可能带来巨大的商机,也有可能被如潮的口水淹没,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可穿戴设备刚刚兴起,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所有人都觉得这里有未来,但整个市场并不成熟,仍然处于早期和原始的阶段,目前市场在售的此类产品真正值得花真金白银入手的不多,即使是Watch可以预见也只是新鲜一时,过不多久就硬伤毕显,最后的结局必然是躲在墙角招灰而已。这点从消费理念成熟的发达国家来看非常明显,美国等市场反应相对冷淡。当然如果你是国内的土豪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也许华而不实的东西恰恰是炫富的大玩具,售价最高的18K金版Watch在中国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被抢完了,不愧为土豪之国—人傻钱多。第一代产品往往可以成为纪念品,从这点来看说不定也是笔长远投资呢。
总结
有感于目前可穿戴市场虚火太旺,本文从用户角度出发提醒从业者们不要走错方向,不要为了为创新而创新,成为资本驱动的游戏。谁能回归初心,率先突破本文提到的五大“音障”,真正抓住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打造让用户喜爱的甚至不舍得放下的产品,才能引爆此市场的潜在需求。
解决之道还是那句老话,科技以人为本,从人类几千年饰物佩戴历史中吸取和提炼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把设备设计得更精美、材质更出众,体验更加人性化,和人的日常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对我们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