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市场起飞 但根本问题仍待解决

可穿戴设备是移动应用的新一波趋势,随着苹果(Apple)Apple Watch光鲜上市,不仅销售获利看好,也进一步带动市场信心。然而,可穿戴设备仍有包括电量消秏大、制造成本高、应用领域未明以及资料传输不安全等种种根本问题尚待克服,才能满足市场对产品严格的要求。

根据科技网站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网站报导,虽然Pebble、Fitbit及Google Glass等可穿戴产品在连线能力及可携性上令人耳目一新,但直到苹果Apple Watch发布乐观的销售预测,才消除人们对可穿戴设备市场接受度的疑虑,甚至期待可进一步带动物联网(IoT)的发展至更高层次。

然而,可穿戴设备却仍有数项根本问题待解决。首先是电源消秏问题,这与装置采用的无线通讯方式、漏电流(leakage current),以及电池效能有直接关系。

以无线通讯方式来说,由于可穿戴设备需使用无线射频(RF)随时保持连线,并同时使用多个通讯协定与外界分享资讯,电力消秏量大。为达到如智能型手表所需的25~30小时续航力,如何调整通讯时天线效能、信号强度及资料传输量以减少秏电,至关重要。

其次是漏电流问题,目前或可采先进制程解决。例如在待机模式下,65/55/45纳米制程芯片漏电流高,如果改采LP制程、28纳米FD-SOI或14/16纳米FinFETs制程,则可有效降低漏电流。不过,制程越先进,设计复杂度越高,价格也不便宜。

不过,提高芯片制程无法解决使用交流电状况下的漏电流问题。解决方法之一是改采传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技术,针对运算工作做分配。例如,将运算需求高的工作交给较大运算核(core),运算需求低的工作则交给较小运算核,并且两者同时处理,可减少功秏损失。

不过,采用多种运算核模式成本较高,一般运用在高阶装置。低阶装置则通常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来处理所有工作。如何取舍,可以装置的用途作为判断依据。

最后是电池效率问题。目前全球各大研发机构均已投入提升电池供电效率、充电效率及降低电池成本等课题进行研究,虽然对可穿戴设备助益较小,但却有利电动车及移动装置运用。

除了电力问题,穿戴装置还需严格管控制造成本。由于现阶段产品大部分销售至大陆等对价格敏感市场,以及有政府政策补贴的欧洲市场,厂商成本压力不小。由于争夺市场的关键已非先行者通吃局面,如何整合技术、功能及电力供应而设计出最适成本的产品,是厂商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除此之外,应用领域不明则是可穿戴设备待解决的另一项难题。IP业者认为,具有生物识别(biometric)功能,并可对资料做初步运算并分享给相连装置,将是未来的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此项观点可由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苹果不约而同焦聚开发健康照护应用看出端倪。

至于可穿戴设备资料传输安全性问题,更不容忽视。虽然未来大部分装置将可轻易撷取个人资讯,但如何安全分享数据,业界尚无解答。

恩智浦(NXP)行销经理Gordon Cooper指出,考虑到电量消秏,目前装置均未配备安全传输功能,未来可能解决之道为将资讯安全问题由原本的软体转交给硬体处理,以节省电力。不过,为达此目标需秏时重新设计整体运行架构,对汲汲于争抢市占的厂商来说,是产品开发另一项压力来源。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