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传感器让可穿戴设备更懂你

2015年4月28日,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主办、OFweek可穿戴设备网和OFweek电子工程网承办的"2015 OFweek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会议邀请了行业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参加,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磊博士以"人体传感器网络"为主题,结合穿戴式智能设备和移动医疗健康等产业热点,详解该领域共性关键技术。

数据显示,我国可穿戴设备销售额预计2015年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而随着可穿戴设备的迅猛发展人体传感器网络(Body Sensor Network, BSN)也逐步露出水面。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之一,BSN具有无线化、网络化、信息化等诸多优势,可实现健康全过程的跟踪与服务,对人体信息的动态监测具有很大的意义,在当前热点穿戴式设备中具有广泛的研究背景。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磊博士

传统通信理论将人体作为一个干扰源,而在BSN中,为实现低负荷高可靠性的生命信息提取,将人体作为一个传输媒介,研究人体通道的信息传输机理。通过BSN通讯协议,王磊博士及其研发团队开发出了采集人体动态感应的集成电路芯片和用于人体通讯的信息传输设备,完成了多例穿戴式运动感知。王磊博士表示,希望通过BSN实现移动医疗和健康物联网最后一米采集与互联互通。

21世纪被称为"银发世纪","老年人健康"和"居家养老"等热点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其中跌倒是老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跌倒已成为老年人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措施,而通过穿戴式运动感知亦可以快速筛查易跌及运动障碍人群。据介绍,该技术从BSN位置优化和参数优化等方面对跌倒预警时间、预警临界姿态角等进行分析,优化实现一种人体跌倒预警的新方法。此外,还有包括医学集成电路设计、人体近端通信、生物医学算法开发和健康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内容,王磊博士也都一一进行了分享。

更多现场报道,视频及演讲资料下载敬请查看专题《2015 OFweek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