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us和Valve:虚拟世界中的领域之战

虚拟现实领域到底会燃起怎样的战火?真的是Oculus一手遮天了吗?其实不然,从偏僻的角落处闯进来一匹黑马,亮瞎所有人的眼睛。

它就是HTC和Valve合作开发的虚拟现实产品。

视频游戏的战场上其实一直打的就非常热闹。Midway的SpaceInvaders跟Atari的Asteroids打起来了;任天堂的“马里奥系列游戏”跟世嘉的“Snoic the hedgehog”打起来了;微软的《光晕》跟索尼的《战神》打起来了。

现在,为了争夺视频游戏未来的主宰地位,战场上的硝烟弥漫的更加浓烈。新加入战场的交战各方来自一些陌生偏僻的角落,它们的名字有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它们的产品你也根本没有试用过,然而如今这场战争的精彩激烈程度要远超过曾经的那些传统游戏厂商。

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每一个稍微有点儿名气的科技公司,要么已经宣布进入虚拟现实这个新兴领域;要么计划采取实质性的步骤进军虚拟现实领域。所谓虚拟现实,就是通过戴着类似眼镜的设备,在三维虚拟世界中获得一种沉浸式体验,一般应用在当下最火爆的游戏里。Facebook曾经在2014年的3月,以20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了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Oculus,一时震动整个科技圈。Google也宣布了它为智能手机准备的“Cardboard”(纸壳)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同样Apple也不甘落后,表示已经申请了某个虚拟现实领域的专利。

但是在这让人眼花缭乱的战场中,有可能最激烈的战争出现在两个阵营里:那就是Facebook的Oculus以及视频游戏开发商Valve。后者已经跟智能手机生产商HTC联手开发产品。这些公司注定要成为该领域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样他们锁定的用户也是同一批人:计划那些跃跃欲试,早就已经想钻进虚拟现实的游戏玩家们。

推上这个“赌桌”的筹码已经堆的很高,无论哪个公司真正确立了地位,也就意味它即将掌管一个有可能市值高达70亿美金的市场,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不仅仅吸引来了无数玩家的目光,同样软件程序员也开始陆续投身于其中,希望能够打造出最为惊艳的应用程序,吸引了更多的用户。

你好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一度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当中。比如迪斯尼公司的《Tron》(创战纪),新干线电影公司的《天才除草人》,还有华纳兄弟的《黑客帝国》。这些电影都让观众进入了一个完全虚拟的,彻底实现数字化的世界,跟我们的现实世界完全不同。进入到虚拟世界中的角色,不管是传送过去,又或者通过头戴设备与之虚拟角色进行互动,很快发现自己能够操控整个虚拟世界,就像是操控电脑程序一般。

这些电影传达的信息就是:虚拟现实给你提供了无限可能,你可以访问、探索、或者成为其中的一员。

想将科幻影视作品变成现实可不是一件说说就能成真的事情。视觉游戏开发员JaronLanier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将“虚拟现实”这个概念普及开来,甚至通过一家他自己创办的公司VPLResearch售卖头戴设备以及专门设计的手套。后来,VPL公司破产了。

游戏制造商任天堂同样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退出了自己的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名叫“Virtual Boy”。玩家可以通过头戴设备,看到一些非常简单的图像,周围是黑红组成的3D世界。但是VirtualBoy也并没有在玩家当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整个项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夭折了。

另外还有一些尝试,比如Pac-ManVR,都因为太过笨重,成本太高,无法融入到主流玩家当中而不了了之。然后虚拟现实科技产品就一度沉寂下来。

直到2013年,OculusVR的问世改变了这一切!一个名叫PalmerLuckey的年轻人给世人们展示了名叫OculusRift的设备:利用现代科技打造而成的次世代头戴设备,其中利用了智能手机屏幕。如果你戴上了这样一幅设备,视野中的整个世界将远远不是任天堂当时所给你的。

你可以在去年年初的时候,虚拟现实领域的格局还是很容易瞧出端倪来的。很明显,在那个时候Oculus是毫无争议的领跑者,就算是Facebook还没有掺和进来,它就已经有了非常重要且强大的盟友。它从风投公司Andreeseen Horowitz公司收到了7500美金的投资,领头人正是互联网浏览器的先驱MarcAndreessen。(另外补充一句他也在Facebook的董事会里。)

在2014年的3月,Oculus宣布Rift全新的原型机。一个星期过后,Facebook将其收购,彻底震惊了整个业界。Oculus的经理人称这次收购是一次“合作”,但是这家公司的很多骨灰级粉丝都很担心Facebook这家巨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会将朝气蓬勃的初创公司改变的面目全非。不过,Facebook的经理对此很明显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Facebook的现金储备以及所做的各种承诺,Oculus因此可以雇佣到各种顶尖人才,使得他们能够更快地拿出一款基于用户需求设计的高质量的成品,而不是采用大规模生产的零部件匆匆拼凑而成。就比如在之前的原型产品中Oculus所使用的屏幕就是来自大规模生产的智能手机。

在九月,Oculus宣布跟科技界巨头三星公司合作,为移动数字设备开发一款虚拟现实设备,名字定为“GearVR”,预计在今年的下半年发售。三星已经在12月份,通过美国的经销商以及在自己的网站上销售了一款GearVR的“先行版”(Innovator Edition),价格为199美金。三星目前还没有透露截至目前卖出了多少,只是隐晦地指出来“非常满意目前的市场反馈”。

Oculus毫无疑问已经乘着目前的科技潮流起飞,而索尼也开发了为PlayStation而设的虚拟现实设备“ProjectMorpheus”,似乎它才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对手。这样一来,Facebook和索尼就已经平分天下,将市场一切为二。Oculus专门是为台式电脑和数字移动设备开发虚拟现实头戴装置;而Sony专门是为目前市面上流行的PlayStation游戏主机开发特别定制的游戏设备和游戏内容。

但是,它们均没有想到还有一匹黑马,市场上的第三股力量从黑暗的角落中冲了出来。

第三匹黑马

上图就是正在开发中的Valve

截止2014年,HTC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开发了虚拟现实科技长达一年多的时间。这家公司一直以来都以设计精美的智能手机闻名于业界,而如今HTC的FutureDevelopmentLab,将这家已经20年历史的台湾公司推向了目前世界科技潮流的最前沿。Chou任命HTC的设计师ClaudeZellweger以及他的“高级概念”研究小组负责这项技术的研发,不过与此同时,HTC也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个合作伙伴。

这个合作伙伴就是Valve,一个创办于1996年的游戏开发商,创始人是曾经在微软供职的两名产品经理。Valve所拥有的虚拟现实科技曾经让Chou还有HTC目前的CEOCherWang过目难忘。

Valve跟Sony还有Oculus均有不同,后面两个巨头都是利用摄像头在有限的空间内来感应玩家的位置,而Valve所带来的科技能够让玩家自由的行走在整个屋子里。在现实世界中,房间的墙上都覆盖了一些标志,这会被头戴设备识别感应到。如果你将头戴设备戴上,突然间整个客厅就会立刻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城,玩家的活动范围是房屋的一面墙走到对面的墙,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内,投身到虚拟现实中,并且能够观察身边的每一处细节。

但那个时候,Valve的虚拟现实设备还不完善,并不适合家庭用户使用。

很多程序员之前都体验了这款原型机,其中也包括了来自Oculus的经理。Oculus和Valve其实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合作,目的是在戴着Rift头戴设备时,能够尽可能地降低视觉疲劳和不适感。这其实是虚拟现实的一种通病。但是后来Facebook对Oculus的收购让Valve不太想继续和Oculus合作下去了,尤其是在Oculus似乎正在逐渐控制,或者说是限制Rift上的某些软件应用。当时Valve最高级别的虚拟现实专家MichaelAbrash也被Oculus挖了过去,还带走了一批人。

HTC的出现,让Valve有了新的同盟者。Zellweger表示:“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联盟。”很快,HTC和Valve的雇员们就在一起合作,为了它们共有的虚拟现实项目。Valve一直想要在2016年进行首次商业化的发布会,但是HTC的领导人将这个时间表尽可能做了提前,确定在2015年的下半年就将这个新品发布出来。

去年年末,Valve和HTC不声不响地请了20名游戏开发员来体验这款虚拟现实设备。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新闻的主要意义是体现在HTC是真的准备发布一款商业化产品了!而对于其他人来说,还有另外一层不同寻常的意味。

HTC的“互联产品部门”的执行董事DanO"Brien透露:“程序员们不停地说着自己是多么爱Valve这款设备。”那次展示以及体验过后,O"Brien跟一些游戏程序员共进晚餐,在吃饭中间,他又再次问了他们对这款设备的评价。其中一个这么回答道:“我们当时都惊呆了,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HTC和Valve于是在十二月继续给更多的游戏程序员体验这款原型机,并且公司将在2015年的上半年在巴塞罗那以及旧金山的展览会上宣传它。而真正消费级产品的上市就将在2015年的下半年实现,价格尚未确定。当时CNET的评测编辑ScottStein在三月份曾经体验了一下,最后只用了两个字总结了整个过程:“惊呆。”

于是,Facebook和Valve之间的战火愈演愈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