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的gogo运动耳机如何炼成?

iPhone第一代手机发布不到5天,郭成就跑到纽约第五大道的苹果旗舰店买了一台回来,发现触屏竟然可以这么灵敏,感觉是如此美好,这是2007年的事,当时他正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读博士。

2012年,他看到了谷歌眼镜的宣传视频,心情又激动了一次:果然在手机后面有这么大的爆发点在等着呢!同时他也觉得非常新奇:原来交互还能这么做!不过很久之后从美国把谷歌眼镜买回来,拿到的瞬间他就平静了。这个产品很明显没有做好,跟想象中的不一样。

没过多久郭成就自己创业,成立了G-Wearables。“穿戴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可能像当初PC的486时代,要经过从PC到移动的发展过程,带给用户一个全新的体验,才能再次打动用户,形成下一阶段迭代的过程。”

这家可穿戴设备初创公司创立一年半,已经摘走了不少有分量的荣誉:gogo运动耳机在2015年创新中国春季峰会上一举夺得DEMO GOD,两天后又在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CES的亚洲展上获得最佳穿戴设备奖,G-Wearables的第一代产品Goccia运动传感器也在2014年获得了IDEA设计奖银奖。

  “实在打不过人家,我们绕!”

Goccia的诞生源于G-Wearables当时手里拥有的一项光传输技术,可以把功耗降到最低,同时元件体积保持超小。郭成最初想做一个完全看不到的可穿戴设备,在蓝图中,它只有衬衣纽扣大小。原型机采用了一块技术先进的电池,然而性能不稳定,最后导致电池几乎没法用。

Goccia不得已放弃了Plan A,做出了现在这个1角钱硬币大小(直径17mm)、仅重3克的产品。虽然它比最初设想的体积要大,但仍然是世界最轻。

Goccia白天记录活动,晚上监测睡眠。不过大多数手环的使用方式也大体如此。那么Goccia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郭成说,是技术和产品设计。G-Wearables三分之二的员工都在埋头搞研发,团队自主拥有专利技术——动态测量心率算法。

“所有可穿戴产品第一个面对的竞争对手,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手机。”郭成说,“你看可穿戴设备能完成的事,手机稍微改一下或者做个APP就能替代。所以我就要找手机不容易完成的事情。只要你做了一个最棒的产品,它一定会有自己的使用场景。”

比如心率,用户很难在剧烈运动时携带越来越大的手机,无论是挂在胳膊上还是腰上都会晃来晃去,拿在手里也不方便,这就给G-Wearables留出了市场空间去击中用户的痛点。

从Goccia传感器到gogo运动耳机,是G-Wearables一次有计划也没计划的转型。“实在干不过人家了。”郭成大大咧咧地说。他指的是现在越来越多人手腕上戴的Apple Watch,但接受采访那天Fitbit刚好在美国挂牌上市。“手环是个上有天下有地、竞争激烈的行业,但手表这个领域是我们这个级别的公司难以进入的,我们又始终想做行业里最棒的那个,要把手表做到我们要求的难度,是挺难办的一件事。”

不过另一方面,郭成又发现手表和人在交互的定义上也会有一些瓶颈和困难出现,因为毕竟屏幕小,没法长时间和它进行交互。他戴过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智能手表,觉得他们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耳朵上的界面”则正相反,用户还有明显的痛点未解决,G-Wearables还有一定的空间来做好一款产品。

首先,大部分用户能习惯戴一个小时以上的耳机,这就决定了耳机有长期使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声音跟用户形成交互就变得自然了。另外,耳机也不需要手表那样重型的投入。“这不是说我们不敢重型投入,但是这个领域就算你重型投入,可能你在短时间内也做不到最好。”

不过G-Wearables也活得心平气和,没想颠覆谁。郭成想做的就是找到用户固定的使用场景,能解决用其他设备解决不好的问题,“就已经很开心了”。

一款运动耳机的本分

从Goccia到gogo,郭成冒出过无数独特的想法,但最后都慢慢被减掉了。

在最初的设想中,gogo被规划了很多独特的功能。其中一个是用户在换歌时通过点头和摇头来决定——点头代表喜欢,摇头代表切歌,而gogo耳机自带音乐存储空间,也内置了传感器监测用户头部活动,实现这一点完全没有难度。

但是这个酷炫的功能很快就在测试时受挫,用户听音乐时总是免不了要进行其他活动,会经常点头和摇头,无法区分之下,郭成只好忍痛割爱。

团队还一度要把教练的运动计划实时传输到耳机里播报给用户,但是要实现这个功能需要整个链条的打通,包括让教练入驻平台。在初期产品的发售过程中,这事儿也不现实,于是也被砍掉了。

最让郭成觉得可惜的是第一代gogo本来还想隔绝环境声噪。为了达到良好的音响效果,gogo一度在密封上煞费苦心,让用户佩戴时听不到外界声音,但这又造成了另一个问题:还是有少数时候用户会想听外界声音。gogo团队一开始想通过电子手段把外面的声音再放进来一部分,但即将面世的这一代产品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实现了。

这是一种速度压力下的暂时妥协。市场永远随着竞争对手推新而不断向前滚动,每一代产品都有一些想做而做不到的点,这时企业CEO的身份会战胜产品经理的思维:“我还有机会做第二代。在一个已有的平台上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这也是一个好方法。把一个产品一口气做完其实是不太好的。”

这些功能被砍掉的时候郭成恨不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最难的就是在功能上的取舍,现实跟通常想象的不一样。其实很多产品离我自己心里满分的那个程度还差很多。”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节点不跳票,承诺的功能说到做到,这件事曾让他百爪挠心。

直到英国人发明的戴森吸尘器启发了他。这个从楼上扔下来都还能完好无缺、继续干活的“硬汉”吸尘器,没有任何鸡肋功能,完美地诠释了吸尘器的本分就是打扫。“相信市面上受欢迎的产品一定是只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精,即便这样也已经非常难,需要用心去打磨了。”而运动耳机的本分无非是准确地测量用户心率,同时把音乐准确地传输到用户耳中,当然耳机不能掉下来,不能干扰到用户,也不能让用户感觉到正在佩戴。

郭成还学会了在侃侃而谈的同时对不该说的事不透露半句口风。G-Wearables近百人的团队驻扎在中关村一座知名的卖硬件的大楼里,他带着点兴奋和得意炫耀:“我们在做很多黑科技,但是不能说。”关于gogo之后的新产品,他也守口如瓶:“我只能告诉你是一个重型的穿戴设备。”

谨慎或许来自创业以来的锻炼。智能硬件创业者经常会面临的困境是承诺的功能难以兑现。很多团队犯过类似错误,在半年前曾经吹下的牛,在3个月前却意识到某处功能没法实现。团队经过再洗礼和再磨合,尽管重新梳理了产品的认知,却晃点了消费者,而这种情况创业者也不愿看到。还有的团队虽然没有事先对外透露什么,但心里却挣扎着想要保留这个功能。这种时刻郭成也经历过,内心非常煎熬。

“你稍微多说一件事儿,可能在后面的工程就为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而这个坑是一家创业企业没法填的。所以我们现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列出10个IDEA,先自觉砍掉5个,就不会在后面这些遇到问题。”

“关于创业,你的想象都不是真的”

郭成在欧洲待了十年,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学校里做研究员,并被派到飞利浦做学者。然而创业始终是一个拦不住的念头,也许从他高中时代就开始萌生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觉得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主体不是科学家,而是企业家。”上学时间越久,他就越笃信这个结论。“能做出来的技术千千万,但95%的学术论文都被浪费了,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看。其实让一个技术能够真正地为人所用,还是需要一个企业来把它的力量发挥出来。这是企业家的力量,不是科学家的力量,科学家没办法做这件事。”

这种萌发于青春期的认识后来被他认为有些偏颇,因为“至少你得先掌握科学,看看它真正长什么样”,就这样郭成一不小心读完了博士。但2013年底,他终究还是去创业了。

创业之前,他和大部分人一样有各种犹豫,但现在他以过来人的口吻得出结论:“前期的犹豫都没用,95%的经验都是创业之后才得到的。”

郭成想象中的创业不乏鲜花与掌声,产品刚发布就有用户,上市了就有人买单,一帆风顺登上人生巅峰。“但这些事十有八九都不会发生,除非你极其幸运。”他也想象过狗血情节,几个人窝在一个屋子里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这事儿最后也没发生。

“创业很艰苦,但不是生理上的艰苦。”他说。他发现真正的创业状态总是处在对困难永远不服当中,恨不得手里随时提着一把大刀,前方一有障碍就能一刀砍下去。“创业就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还不嫌用力过猛。从后往前看,以前的经历都用上了,它就是一件考验创业者综合素质的事。”

博士毕业时,郭成去参加了一个创业课程,他拿出的IDEA是做一个抽油烟机,附带一个奇特的机械结构,两样东西加起来组成一个弹簧结构,能完全平衡掉抽油烟机的重量,只用一根手指就能把抽油烟机拉上拉下,像推拉锅盖一样简单。现在他回头看这个创意觉得非常搞笑。

当时很多事是他不懂的,只有创业以后才能真正了解市场、产品、营销、PR。比如G-Wearables创立之初,他理解的“极致”就是做一个全球最小的设备,但后来发现极致并不是把某一个参数做到最小,而是给用户最佳的体验,而一个参数做到了最小,反而不一定能给用户最佳体验,甚至可能出问题。

读书时他属于“不太爱听课”的学生,每天干一堆稀奇古怪的事,参与一下学生会,打打篮球,读硕士时又跑去打工,但同时他又是个很会考试的“突击高手”。“我能猜透出题的人心里在想什么,大概会考什么知识点。”在全世界都是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教育系统里,这是个逆天的技能。

他觉得自己算不上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今天我的科学顾问给我讲一些数学和计算机方面很深奥、很专业的知识,虽然我有CEO这么个挺大的title,其实这些事儿我已经听不明白了。”所以郭成在团队里主要负责唠叨。“没事儿就被他们赶出来,不许我在旁边说了。”

“学霸对创业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没法说。当然我也遇到过学习是学霸、创业是创霸的,就是干不过人家。”不过“大心脏”的人有个明显优势,就算干创业这么苦的事,他每天晚上照样睡得着觉。

“如果你看到其他企业IPO,就感觉前面有座金山银山,奔着这件事去,过程肯定不是欢快的,而且你可能坚持不下来。但如果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办法,这个过程就会更加欢快。你每天心里做的事能更踏实一些,也能坚持更久。也许你不是最强的那个,但是你走得更远,也许你就赢了。也许一点失败没有击倒你,又站起来时能及时更正以前犯过的错误,情况就会好很多。”

当然他也时常焦虑,“每个月都有那么好几次”,现在还真有点周期性了,但他发现自己一焦虑团队弟兄就更焦虑,就又会劝自己“日子还是要往前走的”。迄今为止G-Wearables没遇到过太大风浪,也没遇到过实在做不下去的事。

“我要保证企业在遭受到一定困难的时候有个预防措施。总有个备用方案,焦虑两天心情平静了。我能坦然地接受B方案。”有些事明明在技术上做不到,但可以在产品上做文章,规避技术缺点。

郭成常给兄弟们举一个例子:iPhone的指纹设定非常灵敏,并不是大家在技术上做不到,但是需要用户多次按指纹才能做到精准,而用户大多数都不愿意在输入指纹时按很多次手印,这就导致很多产品的指纹认证功能很鸡肋。“iPhone就想了个聪明的办法,让用户录十次指纹还不觉得烦,从产品上解决了这件事,就克服了技术上需要重复地录入才能提高正确率这个很坑的点。”

对产品和设计的追求,多少投射出了他的个性。在欧洲十年,郭成喜欢上了家具。他特别爱看桌椅、柜子,观察折角处的设计,判断手感是不是好,设计是否新颖,功能是否实用。母校荷兰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在欧洲非常出名,每个年轻的设计师学徒接到的第一份作业就是设计一把椅子。这个已经被设计了上千年的产品,仍然有可能在学生手中焕发新的形态。

在创新中国终极PK上,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评价gogo已经具备了“火”的先决条件。郭成自我剖析,觉得这种先决条件还是来源于设计,使gogo具有打动用户频繁使用的点:既有明确的使用场景,又没有明确的替代者;性能做到了强于其他选手,价格又不算太低——当然如果把价格做到最低,也能锁定一部分用户。

可是他又会想:当天路演时间这么短,我说话语速又比较快,台下反应热烈,评委也被感染了,但他们心里还是有质疑的吧?“对gogo这个产品来说可能没有太大质疑,但一个智能硬件企业要如何像游戏公司那样每款产品都是爆品,如何阻断后来的竞争对手,保持企业的连续竞争力?如果当时在台上再多一点时间,这应该是他们很快就会问到的问题。”

上创新中国对郭成来说是个神奇的体验。那个周末团队其他成员都飞到上海去准备另外一个展会,郭成跟弟兄们说“我晚点去,在北京有个活动”,然后带着一名助理来了北京。结果过完这个周末,郭成带着夺冠照片去上海跟大家汇合,照片上他握着DEMO GOD奖杯眉开眼笑——结果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当他给台下用户介绍gogo运动耳机时,听到观众不自觉的欢呼和掌声,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一款产品对台下数千名观众的打动。“这不光是一种赞美,是让你坚定应该做这件事的信心。”如果没有这样一次体验,gogo和消费者的距离就不会这么近,也不能这么直接地去观察消费者的反应,他可能会在心里犹豫不安:我的想法到底正不正确?尽管gogo耳机的高端产品gogo-s已经是他创业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款产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