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手环:一出然并卵的闹剧

智能穿戴设备大行其道多年,从概念到落地成为大众消费级产品,追溯其历史,却也横跨了一个世纪。其思想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也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特质的设备则于上世纪70-80年代,查阅资料可知,史蒂夫·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计算机研制的可穿戴计算机原型即是其中的代表。当然,本文谈论的不是泛泛的智能设备,今天笔者要谈的,就是属于智能穿戴设备范畴的运动手环。

提及智能运动手环,看客们不难想到当今竞争激烈的品牌,鱼目混杂的市场。上则动辄几千元的苹果表,下到不足百元的计步器,无不试图抢夺着用户的手腕。这里要感谢于价格屠夫,小米的粉丝经济和广泛群众基础,手环市场从几百元上千元跳崖式进入白热化的百元激战,也使得普通大众终有选购和消费一款心仪手环的机会。

这个市场虽然是百家争鸣,细细追究起来解决方案,却万变不离其宗。在ID设计上,主体一般采用橡胶材质,CNC工艺壳体、蓝牙、震动马达、动作感应加速计做为主结构材料,轻便易戴、防尘防水为解决用户使用场景,而屏幕的取舍择决定了是否与用户建立直接交互。

在战略上,由于各家的目标不同,导致有两种:一个是做品牌,一个是做解决方案。做品牌典型如bong、咕咚等,侧重于对数据的多维分析和分享,漂亮的UI带给用户完美直观的体验,而基于好友的分享和PK,是借朋友圈和穿戴者的信任代理,建立品牌传播;做解决方案者如小米,利用小米手环解锁手机,在消费场景中用于身份识别,据说下一步要和微信支付合作,在支付环节消除密码,只要是小米手环出场之处,必然是融于使用场景。

但在标题中作者已提到,目前这些厂商的手环,虽然新颖独特,好玩有趣,却是个然并卵的闹剧,为何?实际上,问题出在了产品定位和穿戴场景的建立上。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产品的定义: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首先,产品投放市场获得检验的首要标准,就是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核心需要。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用户的痛点。产品立足与手腕,试想想手腕上一般我们会穿戴何种物件?价值不菲的手镯、象征身份的手表、可供把玩的手串,等等等等。从这一点来看,苹果表虽然卖的贵,但它很懂国人,会获得中国土豪们的青睐,原因就再简单不过了,就是身份的象征,以至于BAT第一梯队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穿戴起苹果表,其内心动机不言而喻。而在这个痛点之上,国产手环们明显是没搞清楚用户的实际需求,而仅限于一味的打价格战,靠拼价格来屠杀对手,建立自己的销量和体量,这必然是完全的错误。想想便知,各种使用场景之中,穿戴者廉价手环,这等于向他人亮明身份,我是屌丝,只能说勇气可嘉。

其次,功能单一,缺乏可玩性。各家厂商无论技术选型差异有何不同,受限于手环设备的电子元器件(蓝牙、震动马达、动作感应加速计),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难免趋于雷同,即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同步,用户通过数据的反馈,对自己的运动健康建立一个基本认识,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在体验上,就是带着手环工作、生活、休息,然后同步到手机看数据,然后再分享到朋友圈和别人PK,玩法基本就这么多。虽然对运动指数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假定你买到的是一款良心产品),可这对实际的身体健康有何指导意义呢?输入身高体重,,经APP计算BMI后提示我每天步行8000步,好,我今天吃多了该怎么办?喝了一听饮料该如何加大运动量?没有答案。所以说,目前基于手环的这些解决方案难以给消费者更为有价值的指导,无非为厂商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第三,长期佩戴易导致疲劳烦躁。基本各家在表带的材质上选型都是橡胶,虽宣传上堆砌了大量华丽辞藻,如婴儿肌肤般云云,但实际佩戴起来,由于材料选择上的问题,腕带不透气,稍久些就会觉得腕带处发热发粘,对于那些手上习惯于戴手表的人群,还要额外占用另一个手腕来佩戴手环,两权相害取其轻,新鲜劲过去了,手环就被扔到历史的垃圾箱里了。现在这块各家厂商并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纵观身边多位朋友,好奇买了手环佩戴尝鲜之后,没有挺过3个月的,最后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这一点当然并不是厂商们所希望看到的,虽然通过销售行为短期获利了,但产品不能长时间佩戴,不能融于用户使用场景,就不能形成品牌和传播效应,对他们来讲这毕竟是一个难堪又尴尬的局面。

第四,回归手腕这个穿戴位置,到底是为何将产品定义在手腕上佩戴呢?原因虽然难以追溯,但市场的声音总是不能忽略的吧。手腕佩戴的不舒适性,长期佩戴的不可行性,厂商们是否有想过将佩戴位置改变,抑或是生产其他形状和佩戴方式的设备?比如穿戴方式上,脚环、颈环、简章;穿戴形状上,钥匙扣、项链坠、;穿戴材质上,紫檀木、琥珀、玉石;穿戴功能上,香水收纳、抗疲劳、红外医疗等等。毕竟设备只需通过蓝牙与手机进行同步,全身上下可穿戴的地方多了,何必和其他厂家在一个红海里拼杀,做做穿戴创新,可能又是一个新的蓝海。

第五,价格在多数时间里并不是一张百试百灵的王牌。抛开手环来谈,试想下出现在用户手腕上的穿戴产品或装饰品,低价攻占市场的策略本身就是个错误。从少则几百,动辄成千上万的手表,到翡翠、玉石、黄金、珠宝,再到各种材质的手串,从未见过用户在选择时会将价格作为选择一款产品的决策因素。“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好的产品,合理的定价,适度的营销,完备的线上线下渠道和售后服务保证,产品必然大卖。一味的低价最终能带来销量和体量,但对于建立品牌并没有任何裨益。在这一点上,凡客诚品就是个现成的例子,通过低价策略突袭市场,大量铺货,打开市场,最终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就停留在了价格便宜档次低上,有一天突然想做品牌做高档,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已经建立,厂商想改头换面,消费者自然不会买账了。关于产品定价,有一点要谨记的是,消费者根本不懂价格,只懂得比较价格。比如一个新产品上市,他根本对这个东西到底值多少钱没有概念,但他只知道这个东西便不便宜,同类产品多起来,他就会进行比较,如果厂家一味的想用价格收买消费者,最终必然陷入恶性的价格战,对建立品牌没有任何裨益。

总之,观当下运动手环之市场,虽然貌似喧嚣热闹,实则为厂商联合媒体一起强行催熟的消费市场,由于产品的廉价,总会有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尝鲜,勇于体验,愿做厂商的小白鼠,但从创新者(技术狂热者)、早期采用者(有远见者),要跨越至早期大众(实用主义者),进而带动后期大众(保守主义者),跨越这道鸿沟,手环厂商们显而易见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只能说,且行且珍惜吧,然并卵的厂商们,祝你们早日跨越鸿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