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Apple Watch,小米手环,谷歌眼镜等智能可穿戴终端的火热推出,用物联网使身体和世界形成交流的时代来了。可穿戴概念可以说是备受关注,IT巨头们都想从可穿戴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对用户而言,可穿戴设备往往都是好奇伴随着吐槽。
现实中,可穿戴设备仍然是一个未来概念,很难达到用户的期望。究竟可穿戴设备要有怎么样的功能才能抓得住用户呢?之前有人做过调查,最被期望的三大功能为基础功能、健康功能及支付功能。
1.触摸屏,48%的用户需要:如果菜单切换或点击确认的操作,还需要实体按键来操作,难免让用惯触屏手机的用户难以接受。
2.GPS,46%的用户需要:对户外运动爱好者、儿童和老人等易走失人群有用。
3.计步器,41%的用户需要:目前看到的手表手环,基本上都有这一功能。
4.心率监测,41%的用户需要:普通人对于心率监测这个功能,我想只能用于一些比较有趣、对测试数字精度要求不高的小应用,比如苹果手表的传送心跳。
5.移动钱包(POS支付),39%的用户需要:自从有了微信、支付宝,连刷卡都省了。
6.接收来自电话的提醒,38%的用户需要:论贴身,手机当然还是比不上穿戴设备。要是来电话时你的手表开始闪跑马灯,并播放《我的滑板鞋》,你一定不会漏接。
就目前市场上已推出的可穿戴传感设备来看,可穿戴传感设备至少将在以下两个领域大展身手。
1.医疗健康领域。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值也将超过80亿美元,主要受益于医疗保健类可穿戴产品的推动。血压仪,隐形眼镜监测泪液治疗近视……健康医疗类可穿戴产品较于其他类,更易于推广普及。
2.安全防护领域。有运营商去年推出了老人摔倒报警器。设备可检测佩戴者是否跌倒,如果发生危险,通过GPS定位将救护车“指引”到佩戴者当前的地点。不局限于儿童手环和老人摔倒报警器,安全防护功能或将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突破口。
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有谷歌、三星一类的科技公司,也有耐克、阿迪达斯一类的服装和生活用品品牌。可穿戴设备作为时尚配饰,将科技与时尚的交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正是可穿戴设备抓住用户“痛点”的法宝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