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昔日品控鼻祖 今日用户之殇

MOTO,这个词在小编心目当中是相当有分量的,当年在北京软件行业工作过的人,没有几个不把进入Moto工作做为一种荣耀,那么为什么今天什么事情促成小编写下这篇文章呢,其实原因就是3次极其糟糕的Moto X、Moto 360和Moto G的购买、使用经历,这些经历彻底粉碎了小编心中的MOTO情怀。

MOTO,昔日品控鼻祖,今日用户之殇MOTOROLA,曾经的移动电话代名词,拥有一部大哥大是财富、身份的象征;六西格玛,被广泛采用的质量流程管理理论,这是Moto对于质量精益求精理念的完美总结;Hellomoto,这句广告词曾经广为流传,深入80后一代的记忆,是潮流的象征;Moto V3,引领了移动电话超薄设计的潮流。而如今,昔日的通信巨头,几经易手,2014年1月30日成为联想集团旗下的一员。联想集团主席杨元庆在谈及收购moto一事时,曾经表示,“我们不仅要把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带回到健康的、盈利性增长的轨道上来,还要向智能手机领域的前两位发起有力的挑战。”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

小编2月在京东购入MotoX发布之后就购入了一台,到手后去发现昔日提出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的Moto在品控上出现了让用户颇感意外的情况,入手后第一眼就看到手机后背歪歪扭扭的MOTO标志。

3月在京东购入Moto G,因不识别、无信号等问题在京东进行换机。

这两次问题之后小编虽然对联想收购Moto之后的品控问题产生了一些疑虑,但出于对一个品牌的信赖,一直认为这是个例外问题。

而后在美国2015年1月CES展期间购买了一块Moto 360手表,3个半月之后出现手表背壳开裂、表链与手表连接处断裂等情况,彻底让小编对于Moto的品控产生了怀疑。

随便在百度上根据“Moto品控”和“Moto 360开裂”搜索,发现同样问题在网络上比比皆是,真是让Moto的形象一落千丈。

Moto 360出现开裂情况之后,小编尝试通过客服了解是否可以进行维修,得到的回复是手表国内没有上市,国内无法维修,只能通过美国购买的门店享受售后相关保修,这对于一个身在国内,因为对Moto 360设计的喜爱而在美国购买的用户来说,简直就是无力吐槽啊。后来通过新浪微博吐槽Moto的品控之后,Moto官微私信小编,说可以帮忙安排维修,留下了联系方式后,官微回复说会有人联系,4个月之后的今天,小编仍然没有收到任何的联系电话,石沉大海。

事情发展到今天,小编对杨元庆主席在收购Moto之后的表态深表怀疑。Moto产品出现这样的品控问题,可以说moto不仅没有回到健康的轨道上,并且越走越远,品牌形象在小编的心目中也一落千丈,这样的品控与国内其他品牌相比,没有任何的优势。对于客户投诉的处理方式和后续的跟踪管理,也折射出Moto团队,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联想内部管理上存在问题,一个许诺之后是空空的漫长等待,对产品的失望之后继而再叠加对客服、品牌的深深的失望。

近期Moto 360二代产品即将发布的消息在网络上扩散开来,再热潮新产品的同时,如果品控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并加以改善,相信随着产品的发布,Moto品牌的用户也会因为对品控的无法容忍逐步的远离这个让人尊敬的品牌,一个伟大的品牌将毁于品控的“蚁穴”,这是摩粉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