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概念在当下十分火爆,智能手表则是这其中的主力军。许多传统品牌都纷纷跳出原来的行业,参与到智能手表创业浪潮中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手机行业;许多比较知名的手机厂商,也不甘落后地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智能手表,像华为、360等等。
现在市面上智能手表可谓琳琅满目,但是,是否有特别地流行、占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并没有。传统品牌饥渴难耐;消费者却兴趣寥寥。形成这种局面,大概是因为智能手表这一行业目前还在初始阶段,就好像一段恋情开始的时候,男方爱如潮水,女方十动然拒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如果你被拒了还觉得正常,那你就是没戏了。
为什么被拒绝,原因大都很简单,就是你没有达到我心中的标准。而消费者心中理想的智能手表长啥样,虽然说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但总有一些大众化的标准,能够被较多人接受,基于这个共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一款流行的智能手表必备哪些元素?
1、尺寸不能太大
首先,应该搞明白的一个问题是,智能手表,它应该是一款智能手机还是一款手表?在手机屏幕越做越大的趋势下,想让用户从1.5寸(左右)屏幕下获得很好的体验,基本上不可能,你把屏幕加得再大,也大不过手机。把智能手表往手机方向做,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只会对手腕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所以,那些超大的智能手表,如3寸的RufusCuffMonster,可以洗洗睡了。
2、必须有指针
为什么用户愿意把一个东西带在手上?因为能随时随地看时间吗?掏出手机就能看了。控制手机播放音乐、接收信息都不是刚需。在现今的年代,为什么会有人带传统的机械表?因为它是个很好的装饰品。
我想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是,从指针持续的转动中,时间运行会带来一种美感,这种美感是规律的,是周而复始的,是几何的,是理性而庄严的,这是数字显示所不能替代的。无论上面的指针是真实存在还是屏幕上的影像,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些只能用数字显示时间的智能手表,看起来,就如同廉价的电子表。
3、它必须是圆形的
虽然有人喜欢方形的手表——本人对方形手表也不抗拒,然而,市场调查却显示,九成民众觉得方形的表是丑陋的。如果要做一款让更多人接受并使用的智能手表,那么,圆形是最佳的选择。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屏幕,无论手机也好、平板也好、PC也好,都是方形的。
所以,手机的应用如果要用在圆形屏幕上,就要做专门的调整,否则会出现信息显示不全或者完全不能显示的后果。而且圆形的屏幕,相对于方形屏幕,对设计师而言是个更大的考验,就连moto360的屏幕也不能说是完全的圆,它专门在底部留出一块黑色区域用来放置感光等部件——强迫症患者表示完全不能接受啊。
4、具备与手机连接互动功能的同时,必须在健康领域有所作为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领域。具备监测睡眠、运动、心率的手环越来越热,倘若智能手表没有这些功能,相对于传统的机械表而言就更加鸡肋。人们对健康领域的需求毫无疑问比用手表管理手机的需求要强烈——虽然众多的手环也没有减低人们日益增长的赘肉。
对用户来说,购买一件时尚、漂亮的装饰品而且象征着高科技的玩物,是个不错的借口。现在部分智能手表摒弃了显示屏,直接采用传统腕表+智能手环的设计,如inwatch,以及瑞士制造的WithingsActivity。高颜值,能监测健康状况,续航能力还能达到半年以上——这些特质让他们有一定的市场。然而,毕竟还是功能太有限,显得不够“智能”。
5、高清的显示屏
一是要看得舒服,不能带有很强的颗粒感。人眼看智能手表的时候跟看智能手机距离差不多,所以300-400ppi是比较优的。第二是屏幕必须耐磨,因为戴在手腕上的手表比放在兜里的手机显然要承受更大的被划伤的风险,所以,蓝宝石肯定比大猩猩玻璃更适合作为屏幕的材料。
6、良好的续航
续航能力做的不好,那可是致命的,谁也不愿意又多了一个一天一充的设备,谁也不愿意包包里要多带一个充电器。续航方面的反面典型就是AppleWatch,虽然苹果也算是智能手表的弄潮儿,却因为续航能力太差,而被“拍死在沙滩上”。
所以即使你的颜值再高,但不持久,也不会有人喜欢你(而上面提到的WithingsActivity由于姿势太过单一,所以,不幸出局)。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最成功的智能手表是Pebble,而不是moto360,LGGWatchR这些颜值比较高的手机。Pebble智能手表虽然用的是方形表盘设计,黑白的屏幕显示,可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坚持五天没有太大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选手表跟谈恋爱一样,颜值很重要,还得很持久,姿势不能太单一,所以,似乎它应该长成这样:
华为watch,优美(且富有极客风格)的表盘——酷似传统高端腕表,OLED显示屏,蓝宝石屏幕,长达两天的续航时间(虽然比不上pebble,也不算短了),具备运动和睡眠监测,内置世界最先进的心率传感器等等。
然而,看了价格之后,我感到头有点晕,颤颤巍巍地加上最后一条:7、光谈设计是没有用的——价格不能太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