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SmartBand 2心率手环上手体验

2014年(感觉也没有很远)索尼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环Sony SmartBand SWR10以及Lifelog应用,它拥有可以独立拆卸的core,IP58防水防尘,并能随意更换手环腕带,除了常规的日常生活动作记录外,它还兼具了遥控器和手机通知提醒。

之后索尼在升级中为它加入了“超出范围提示”,相机快门控制等新用途,但限于硬件限制,它有一些短板诸如睡眠自动记录等功能没法添加。

14年9月的SmartBand Talk SWR30,创新的电子墨水屏解决了带屏幕手环续航问题,而有了屏幕则有了更大作为空间,索尼为它加入了消息查看,时间显示,运动状态显示,语音通话等功能,同时睡眠自动检测(为什么喜欢强调这个呢?)也终于加入进来。

SWR30也是用得最久的一条智能手环,在年初泡温泉报废一台白色后,又继续入了图中的黑色,并一直用到现在,但它的屏幕外壳材质是树脂,非常不耐磨,早就已经是伤痕累累,加上久而久之对心率功能的越来越向往,就在上个月,入了moto 360第二代国行版。

不得不说moto 360(2015)是一款拥有非常好的硬件产品,我可以为了它的外观,为了它的质感,为了它看似高大上的功能而放弃索尼去买,然而拿到手后却发现,它的功能单调地就跟它的中国官网一样,离了Google屁都不是,在入手初期还很开心地加了国行moto360产品讨论群,满怀信心地以为建言献策就能让它快快变更好,然而我错了,负责这个产品的团队来自联想歪脖UI,非常自信心爆棚的一群人,觉得无望,遂出。

但还是想要看每天的心率变化,于是有了今天拿到手的SmartBand 2 SWR12心率手环。

SmartBand 2采用和前代相同长宽的尺寸设计,意味着它可以适配前代产品的多彩腕带,而随机附带的表带式腕带则有着比前代更好的做工与质感,固定卡扣位置非常牢固,可以让心率监测模块仅仅贴在手腕骨上而不勒到,这点好评。

它支持Android 4.4以上以及iOS 8.2以上的移动操作系统,在Android平台上搭配索尼自家的Lifelog生活轨迹实现每日运动情况记录,在iOS平台则与iOS健康程序绑定,同样达到运动记录,通知提醒的功能。

首次使用前需要先充电,0到100充电官方标称30分钟即可,这样也就可以在洗澡的时间完成它的充电。

由于万年Android 党所以只能给各位看看Android版的界面与功能了。

上图左为SmartBand 2主控程序,做得非常有质感;右为Lifelog生活轨迹,以上两个应用在中国均能使用,Lifelog也可通过使用SEN/PSN账户来登陆,只是地图功能不能用(用处也不太大)。

打开主控程序,连接到SmartBand 2之后就可以为其进行一些功能配置:

主控程序的正上方显示你的运动情况,每翻开一个类目若有增加则会像游戏中加分的动画那样将你的运动数据加上去,同时它也可以将运动数据同步到Google Fit,但国内同步实在太耗电,遂关掉,用索尼自己的就好。

SmartBand 2继承上代拥有完善的只能唤醒功能,当监测到唤醒时间段内你处于浅度睡眠周期时则会开始振动叫醒你,这样醒来地毫不费事,同时也拥有睡眠自动监测功能,我很需要这点是因为有时候中午要睡觉,我需要知道这部分数据来衡量我这一天睡得够不够从而调整第二天的作息时间。

通知提醒自然也是手环的一项必备工作了,在手机没有贴身携带或者在嘈杂到听不到手机响的环境中,手腕上的轻轻振动则会立马让你知道;当然它不会在你休息的时候打扰你,只要打开“勿扰模式”。

心率监测功能与HRV(压力和恢复)功能的加入,是我选择SmartBand 2最大动力,相比moto 360第二代行货单一而又缓慢的心率记录速度,SmartBand 2在正常佩戴下基本可以在3秒内显示出你当前的心率;而HRV则是根据你实时的心率变异度计算出你是正在放松还是情绪变得激动紧张,这个功能很新,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开车或是在进行一场边开生面的演讲,HRV状态应该保持在中度紧张时表现最好,而在一场高质量睡眠中,你的HRV则会处于恢复状态,为你蓄满精力。

在一次充满电后,SmartBand 2可以开着心率监测连续工作一整天,你大可以在每天洗澡/洗漱取下它的时候充电,如果开启了STAMINA模式,则会最大延长续航至5天,但这期间它的心率监测是默认关闭的,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手动开启心率监测。

至于其它运动动作监测的精确度,现在看来在开车,走路,跑步方面和SWR30看齐,这种手环的记录精度自然要比单纯用手机更精确些的,而其他功能方面,也就是查找手机,超出范围提示这些常规动作了,说到这,再吐槽句,很多SmartBand 2有的功能,moto 360(2015)都没有,moto Body离开了Google Fit在国内连Lifelog的三成实力都不到,所以有时候我都在想这种智能手表是真的Smarter还是变得更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