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背后:小米手环的“杀手锏”

小米手环最初曝光于雷军微博中的一张自拍照,而后于小米发布会中正式发布见诸公众。出于对智能产品早有的一点兴趣,以及该产品发布时79元较为低廉的价格,我便立即选择了购买,成为了第一批用户。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产品上手的一些东西,小米手环的核心就是那个小米粒,用力一通就可以搞下来了,建议可以先去充一下电,充满即有指示灯提示。然后打开手机蓝牙(建议使用手环期间都保持打开,蓝牙4.0基于技术优化对于手机电量的耗损微乎其微)对了,手机上要去下载一款“小米运动”App。

打开应用,搜索手环,连接成功时,手环振动,轻敲手环即可完成匹配了,这样的设置还是很讨巧的,之后的操作就可以完全按照应用提示完成了,不多赘述。

再来谈谈手环本身吧,上腕第一感觉,硬!据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传言原来使用的胶质较软,但米粒容易丢失,也就忍了吧。但问题还是要说下,胖子无所谓,瘦人会觉得卡。这种卡与佩戴手表的感觉还不一样。手环扣合后由于其结构的原因,呈类椭圆形,手表的腕带由轴连接,可较好的贴合手部曲线。

另外就是手环末端的环状的结构容易在较长时间后由于老化,疲劳等原因断裂。当然,说到底这就是一条带子的事,但作为智能穿戴产品,智能是噱头,穿戴仍旧是本体,不可忽略。

功能是重头戏,小米手环支持查看运动量,监测睡眠质量,智能闹钟唤醒等。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查看运动量,监测走路和跑步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云端识别更多的运动项目。

小米手环能够自动判断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分别记录深睡及浅睡并汇总睡眠时间,帮助用户监测自己的睡眠质量。当然除了运动、睡眠与智能闹钟等功能之外,小米手环与小米手机实现了互通,小米手环可以作为用户的身份ID,支持手机免密码解锁。

基于MIUI云服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小米手环功能可以不断实现。但基于一段较长时间的体验,我认为现阶段比较实用的一些功能有以下几点:

(1)智能闹钟,寝室深度懒癌患者的福音。早上起不来,闹钟一直响,总是先把室友搞起来了,还易造成矛盾。手环的静音震动很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支持智能唤醒,即提前30分钟把你从深度睡眠中唤醒,起床困难号的福音。接着边牵扯到另一个功能了——睡眠质量检测。

首先夸一下小米手环的机智,睡觉时取下它居然可以发现。小米手环可以智能检测你的深度睡眠、浅层睡眠、入睡以及醒来的时间。

开始使用几天,还会在醒来时开启手机看几眼,但一段时间后便不会多加注意了,但也无妨。对于睡眠质量的检测需要基于一定的基数才能给予佩戴者一个较为可信的反馈,使用者隔十天半个月看一次自己的统计数据就可以了,但应用上给予用户健康状况的综合反馈有待加强。

(2)来电提醒,本人是一个学生上课时手机基本一致静音丢包里,这个功能倒是可以避免我错过一些重要电话和信息。

(3)运动记录,小米手环不仅可以记步,而且可以基于运动剧烈程度判断你是在进行常规行走或者运动,抬起手臂时,3盏指示灯的亮灭与闪烁来提醒你当前目标运动量的完成进度。(但可能是灵敏度的原因,我!得!甩!它才会亮)

综合来看,手环总体造型还是不错的,造型简约,略具时尚感,支撑功能很多还是十分实用的,且运行十分稳定,考虑到它低廉的定价,还是比较良心的。

最大的问题!不支持时间显示,可能是为续航时间问题省去了显示屏这个耗电大头,而它带来的续航时长倒是颇令人满意。

其余的功能不打算详述,想在这里谈几点对手环这类产品的看法。小米尽力的去完善小米手环的功能支撑与智能程度,在几十元的定价下去实现这些功能也是颇为不易了,同时甚至是起到了一定行业标准的作用,之所以这么说,我们且看一些同等价位较晚出现的产品,功能上少见太大的创新,有些突破也只是贴了块屏幕上去,实则就是一些逐流的产品罢了。

而对于智能手环来说,我粗鄙的认为,其市场永远都不在于手环本身,而在于支撑其存在的环境。

比如,公交地铁刷个手环啦,校园晨跑刷个点到啦,真正随着这些环境的普及,手环或者说智能穿戴产品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未来,不然不管它设计的再怎么美观,功能再怎么繁多,它也不能顶替一块手表在人们手腕上的位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