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预估,2016 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将达 1.3 亿支,年增约 74%。资策会 MIC 产业分析师张俐婷表示,目前市场呈现百家争鸣,短期成长性高,不过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仍不明,预估在产品尚未突破硬件规格、应用服务有限的瓶颈之下,未来成长空间恐不乐观。
据资策会 MIC 统计,2015 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约 7,600 万支,其中,智能手表 / 手环出货占 80%,包含头戴式显示器在内的智能眼镜约占 5%,其他类型产品则占 15%。张俐婷表示,相较其他穿戴产品,智能手表及手环应用情境较为明确、价格较低,市场认知及接受度高,成为整体智能穿戴产品的出货大宗。
不过,2014 年强调低价的小米手环上市后,加速智能手环朝低价化发展。资策会 MIC 预估,2014 年智能手表出货仅 730 万支,智能手环出货 1,620 万支,但比重在今年将产生变化。根据资策会 MIC 统计,今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比重将超过智能手表 / 手环的一半,出货达 3,180 万支,超过智能手环的 2,910 万支。
张俐婷表示,由于智能手环低价化,利润空间有限,厂商将开发意愿转往单价较高的智能手表,同时随着 Apple Watch 推出,也对智能手表出货产生挹注。
在智能手表 / 手环搭载操作系统出货比重方面,今年 4 大平台占比依序为 RTOS(73.5%)、Watch OS(21%)、TIZEN(2.9%)、Android Wear(2.7%),与去年相比,Android Wear 下滑约 9.2%,RTOS 下滑约 8.6%,TIZEN 下滑 3.1%。
张俐婷表示,RTOS 具备产品设计弹性高、可同时支持 iOS、Android 手机等优点,出货占比最高,不过搭载 Watch OS 的 Apple Watch 今年加入战局后,限缩了 RTOS 发展空间。至于 Google 主导的 Android 市占下滑较多,她指出,由于智能穿戴属个人风格强烈的配件,搭载 Android Wear 的智能穿戴必须依循 Google 的规范,使得产品差异化调整空间有限,以及中国仍限制 Google 提供的应用服务,厂商无法提供本地化应用调整,影响终端市场接受度。
展望未来,资策会 MIC 则认为,业者在智能穿戴产品设计推出多款产品,强调个人化风格调整弹性,将使智能穿戴设备具备“少量多样”的特性,考验台湾业者生产制造的弹性与零部件控管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