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屠夫再现江湖:99元“光感版小米手环”如何迎临穿戴设备降价潮

不出众人所料,在11月7 日上午,小米在官方微博上公布了全新小米手环“光感版”,其心率检测功能备受瞩目,将以99 元的价格在“双十一”首发。价格屠夫再现江湖,这又对可穿戴设备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

自去年7 月发布以来,小米手环销售势头良好,先是 IDG 评定小米手环是今年第二季度销量世界第三的可穿戴设备,然后就是雷军宣布小米手环出货量 1000 万枚,算是国产可穿戴设备整体遇冷中为数不多的成功者。

低价,是小米手环成功的关键。当初 79 元的上市价格,直接做到了国际品牌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在之后虽然也有很多国产品牌跟进到相近或者更低的价格区间,但其品牌影响力和小米不可同日而语,也大多没有什么号召力。

此番小米手环光感版 99 元的价格,很好的切入了一个市场空白,一方面,经过一年多的大浪淘沙,市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需求趋于理性,观望者急需的功能当中,心率可谓最重要的一项。另一方面,市面上支持心率检测的设备多为高端可穿戴设备,价格区间和小米相差巨大。猛地看来,小米手环此番算是做到了“物美价廉”。

相信小米的鲶鱼作用,将使得同价位手环开始普及心率检测功能,而当广大持币待购者的购物需求在这一波购物潮中释放完全之后,高端可穿戴设备也会因为市场需求的减弱而进一步降低价格。

价格背后,功能性缺失是痛点

我相信,从绝对的市场业绩来看,小米手环光感版会成为赢家,很多人尝试心率检测,尝试可穿戴设备的起点都会归于小米,但如果是对于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对于运动有所需求的人来说,你会发现之前小米手环的痛点仍未得到解决。

缺的那块屏幕,真的没意义吗?

先来说说心率检测对于运动的意义,人在运动过程中所保持的心率区间,不仅影响运动效果,甚至关联运动安全。在心率过低的区间里,锻炼效果不好,很难提升机体素质;而如果心率过高,则容易恶心、头晕、胸闷,糖尿病患者则会使血糖急剧降低,甚至有猝死的危险。因此,才有了运动者对于心率检测的需要。

看完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明白,心率数据最有价值的就是在运动当中即时反应运动状态,它就好比是汽车的时速表,只有显示当前速度才有意义,没有人会喜欢十分钟一显示的时速表,也没有司机能接受第二天汽车才告诉你,其实你昨天超速了。

小米手环缺失屏幕,就导致即时数据仅仅能在手机上查看,这对于运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其实都是不负责任的。当然,小米也可能会在更新中加入通过不同颜色 LED 灯表示心率区间,或者与蓝牙耳机联动播放心率等,但这只是我们的期待。

这方面,有很多成熟的产品,比如 Adidas 的 Fit Smart 运动手环,通过左侧的 LED 灯光带,可以直接了当的看到当前的心率状态,堪称跑步良伴。

少了一个芯片,多了一块砖头

同理,GPS 是跑步当中另一重要的数据,通过 GPS 数据的获取,我们可以了解运动的时间和长度,还可以了解自己跑步的路况和海拔升降,一句话,GPS 数据就是我们运动时间和空间数据的集合体。

这就要求可穿戴设备拥有一块独立的 GPS 芯片,保证在绝对运动的条件下,仅需佩戴该手环就能完成运动,而小米手环的运动,则需要消费者继续佩戴一部手机出行,且不说当前手机体积越来越大不好携带,单算手机臂带的价钱估计都快能赶上一个小米手环了。

准确度,硬实力背后的软实力

小米手环光感版采用了 ADI 生产的传感器,同时基本原理也为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测量法,与千元内的心率设备原理基本一致,可以说在硬件上并没有太大问题。

但不被人注意的是算法导致的准确度差异。由于小米手环光感版并未发售,我们不能对成品下结论,但在当前小米手环 1 代的试用过程中,就出现了严重的不准确情况,如图,在同时佩戴微软 Microsoft Band 和小米手环睡眠的情况下,微软手环的准确度和实际情况如出一辙,小米手环则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此番小米在心率上的准确度能到如何,还需实物检测。

没服务,再好的手环也用不起来

大数据时代,收集数据的目的是基于数据分析出结论,进而对生活产生反推和影响。实事求是的讲,诸如“微信运动”等单纯记录步数的运动类 APP 对于人健康的指引其实是一种误导,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发现,很多健身爱好者每天的步数并不多,身体素质却很好,这就是运动计划和方法的重要性。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如果收集的数据仅仅是存储起来,那只能说是单纯的费钱费电,在这方面,传统的运动巨头已经先人一步进行布局,类似 Nike、Adidas、迪卡侬等巨头已经提供各种健身方案供不同的健身爱好者选择,而在这方面,国内同类产品要么功能缺失,要么缺乏专业性背书。

可穿戴设备手机的数据,其实有两种方法可以更大范围的加以利用。一是用于社交平台,鼓励大家相互督促激励,相互交流运动经验心得,这个方向上微信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平台;另一方面就是将传感器数据分享出来,允许更多第三方专业数据分析 APP 接入,可以说苹果的 HealthKit 做的就是这个,而在国内,小米还缺乏应有的魄力。

我之前曾在微博上说过,可穿戴设备市场遇到一个拐点,既可以说是一个沉寂点,也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点,一方面是传统的运动设备商,如 Adidas,把运动方面的积累科技化,另一方面是 IT 巨头,用数据辅助运动,实测下来,我更喜欢前者。而在国内,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次挑战,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说通过低价把产品普及开,更包括通过优质服务取得后续市场,在这一方面,小米们遇到的狙击,来自专业性的缺失。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在写本文期间,我咨询了身边所有朋友关于小米手环的使用体验,某人说到:“我觉得续航是亮点,我的小米手环已经掉到床下面一个月了,还能振动,我都懒得捡”……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