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是目前相对比较前言的一个行业。目前行业并没有真正进入一个行业的高峰期。
智能穿戴的小定义,表现形式,功能:
智能穿戴设备,顾名思义就是穿戴设备里面加入一些智能元素。穿戴设备是范围很广的一个说辞,包含了任何可以穿戴的设备,包括但是不限于头盔,眼镜,项链,手环,手表,衣服,鞋子等等。那么智能又是怎么回事呢?无非是能够便利的实现人和设备交互的功能的元素。作用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收集人体或者外部的信息,通过处理器处理,然后显示为人类所需的数据。
比如说智能眼镜,最出名的莫过于Google Glass,人戴上以后,可以很方便的使用眼镜实现拍照,摄影,上网等等。对于手环和手表,则是实现在实现计时的同时,可以更多的记录人体的活动,包括计量心率,计步,测量海拔,温度,湿度,气压,卡路里,紫外线强度,甚至血压,指南针,GPS 定位,GPS 追踪等等。
目前的市场定位和需求:
受到目前技术的限制,目前的穿戴设备基本上定位为手机的附属品。由于穿戴设备本身比较小,收集到数据和信息的时候,用户基本上很难在设备上做处理,所以,目前更多的时候是和手机连接,把数据显示在手机上供用户处理。比如,APPLE WATCH,当用户收到一个信息,比如说短信,邮件的时候,是比较难于在手表这么小的屏幕上回复邮件的,只能掏出手机来回复。
目前市场上需求更多的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追踪设备等等。智能手表算是比较常见的智能穿戴设备了。很多智能手表上可以打电话,看信息(QQ,微信,SKYPE等),邮件,可以实现对人的活动的记录,比如每天行走的步数,某个时刻的心率,当前的温度(人体体温或者气温),当前环境下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等的测量。
未来的发展:
智能穿戴设备未来将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部分,更好的服务人类生活。未来的物联网将可以实现无处不在的联网。包括智能家居,车联网,小区的安防,城市的互联。智能穿戴作为戴在人身上的一个小设备将更大程度上给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制约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的因素:
1.传感器:
传感器是智能穿戴里面最重要的器件。传感器负责收集信息。传感器的功能是否强大,关系到收集到的数据是否准确。比如测量人体体温,测出36度和测出40度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
2.电池续航:
和手机一样,电池的续航能力将会是制约智能穿戴设备的另一个因素。一个能用半天的电池对人的使用效果来说是非常的糟糕的。
3.用户体验
一个产品的是否是一个刚需的产品,首先是它是否是一个必需品,其次,它是否是人愿意频繁使用的产品。糟糕的用户体验会使人放弃频繁使用它的几率。一个不能让人频繁使用的产品将会被消费者和市场抛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