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遇冷 谁能坐稳智能硬件的庄?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阶段性遇冷。创业公司占大多数的智能硬件行业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

不过与很多企业一样,智能硬件行业的参与者也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类专注于产品的微观呈现,另一类则更擅长产业链资源的整合与打通。第一类玩家更易受到资本动态的波及。

第二类参与者的独立性则更强,通常具有足够的人员和资金储备、过硬的技术支持、丰富的产业链资源等优势。这些企业更加注重长期效益和整体规模,因此其战略布局比专注于产品的中小企业能更加宏观地反映出产业趋势,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智能硬件领域的大玩家。

在艾瑞与京东智能合作发布的《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系列研究报告》中专门对核心玩家策略进行了研究,从中我们又能解读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借平台展开布局的互联网企业

虽同属第一大阵营,BAT、京东、小米、360等几大互联网玩家的布局也各有侧重。艾瑞的报告从孵化、渠道等几个方面对国内智能硬件领域的几大玩家进行了评价。

曾有业内人士将云服务比作智能硬件的一大灵魂,具备这一优势还应该算上腾讯和京东两家。2014年5月,腾讯云宣布硬件开放,意在简化开发者的后端部署;同年6月份京东推出智能云平台,帮助硬件团队快速、精准地连接消费者和智能场景。

软件对于智能硬件的重要性绝不低于服务。目前智能硬件产品比较分散,中小厂家通常各自为阵,一款产品配备一个应用的情况即为普遍,这样的用户体验是十分糟糕的。这时候,大玩家的平台性优势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微信应用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从用户的角度看,微信基本上可以作为一个必备的社交软件,所以免去了额外的安装需求。对智能硬件开发者来说,独立开发App不仅难度更高,获得大众认可的成本也更高。因此背靠6亿用户的微信能够吸引大批硬件厂商入驻也不足为奇。

技术作为互联网企业不变的核心将被继续延伸到智能硬件的布局上。京东的JD+生态、百度的人工智能、360的安全技术在其智能硬件的部署上都得到了不错的发挥。

从特定场景切入的传统企业

与互联网企业不同,传统企业扎根于产业,智能化通常从其擅长的场景入手,比如海尔的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和万科的智能样板间。

这类产品依托于用户熟悉的应用场景,落地性很强,因此能获得较高的用户粘性。报告显示,家居类产品是目前所有智能硬件品类中用户依赖度最高的。由此看到,传统企业向智能化转型拥有原始的优质切入点。

从整体上看,智能硬件产业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看热闹的人多,实际参与的人少。大玩 家的布局在树立行业的信心同时引领着产业的发展。但归根结底,产品是智能硬件行业的最终支撑,如果缺乏好的产品,平台的也只是一个空壳而已。从这个意义上 说,谁能扶植出真正重量级的产品谁才有机会成为笑到最后的庄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