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可穿戴设备必须戳破的三个痛点

近日,一年一度的移动医疗大会mHealth移动医疗峰会在美国召开。早在之前的10月9日,已召开以可穿戴设备为主题的预告会,而今年峰会的主旨仍是创新和提供更佳移动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实际上,由国际巨头苹果、谷歌、三星等企业持续斥资研究可穿戴设备可见,可穿戴设备发展持续被看好。

此前,可穿戴设备被吐槽蕴含了大量忽悠人的鸡肋。很多智能可穿戴设备都号称能进行健康监测,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实际上,这其中的“尴尬”与“忽悠”则无处不在。在主打移动健康理念的热浪下,号称实现各种身体数据动态监测的智能可穿戴产品非常讨巧,例如像是具有记步功能的智能手环。这些智能手环主要是通过手臂的摆动来记录走路步数,所以人是不是真正在走路,根本无法判断,这样就容易造成监测失真。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很多产品不仅监测数据不精准、不靠谱、不权威,更是打着“健康”的旗号来凑热闹,多数可穿戴设备的核心点还都集中在监测用户的健康指标,不过是充当了健康管家的角色,这与医疗、智能医疗的概念相距甚远。

可喜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上述问题得到逐步解决。近日,三星半导体部门宣布开发出了一款专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芯片,这款Bio处理器的心电图监控功能不仅可以帮助运动

爱好者测量心跳、呼吸频率等,供专业人士来评估运动的表现;此外,该处理器还可以帮助记录血流量读数,有望可以帮助医生通过对心电图数据的分析来诊断病人的疾病。不难发现,在未来,可穿戴设备将帮助人们进行更加有效的身体管理。

但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可穿戴设备是要广泛使用,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培养用户习惯

不少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之前的计步器,问题就来源于缺乏对可穿戴设备功能的了解。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作出一定的分析,才能让使用者真正明白他们买回去的并不只是一个监测他们身体的仪器,而是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生活的宝贝。但是,目前的状况是,或许很多销售穿戴设备的工作人员或许只是停留在熟悉产品的层面上。

让数据收集变得更加有意义

可穿戴设备的作用在于能够随时随地收集、监测、使用者的生理现象,最后达到帮助使用者更加有效地管理健康。由于大部分使用者医学背景为“零”,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动态数字并不能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紧张起来。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可穿戴设备已经实现数据同步,这一操作已经取代了之前需要手动输入的步骤,但是大数据分析的意义依然没有体现。可穿戴设备需要突破的障碍在于实时共享。要将这些数据“灵活”用起来,才是数据收集的目的所在。

医学人员应该参与到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整个过程

大数据的实时共享到相关医学人士处显得十分重要。相关医学人士应该贯穿可穿戴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当可穿戴设备收集到相关数据后,必须有人会解读这部分数据,才能对使用者的健康问题提供相应指导,帮助使用者预防以及改善疾病,帮助使用者更有效地管理健康。

毫无疑问,可穿戴设备日后将会有更加突破性的发展,但前提是上述问题得到解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