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智能手表谈起:可穿戴行业标准只是表面?

在鼓励一个新兴行业发展的同时,只有为其设立科学严谨的条条框框,规范从业者行为,才能形成行业内的良性竞争环境,也才能确保对社会、对消费者不造成危害。

既能随时知道孩子位置,又能随时和孩子通话,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普遍青睐,不过其安全性遭到质疑。国内网络安全反馈机构“乌云漏洞报告平台”日前对外公布:“目前市场上销售前32位的智能手表有13款手表存在安全漏洞,可导致儿童被黑客实时监控,获取儿童的日常行走轨迹与实时环境声音。”

前不久,关于儿童智能手表的辐射问题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监管标准的缺失、黑心厂商的妄为,一度让家长们忧心忡忡;而今,儿童智能手表又曝出新问题,这一回矛头直指“数据信息安全”。市面上的这类手表不少都存在可供黑客“利用”的漏洞,黑客只要知晓了家长的手机号码,就能通过特定的程序“破解”手表信息,继而定位孩子所在的位置,获得其日常行走的路线。更为可怕的是,只要手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黑客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窃听通话,进行监控。毫不夸张地说,孩子带上了这类“天生”有隐患的手表,无异于将自身及家庭的隐私信息暴露在黑客面前,还有何安全感可言?

目前,对于诸如儿童智能手表这类“高科技”产品,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规范,没有国家级别的安全标准可供参照,这就给了商家以可乘之机。许多厂商抓住家长希望知晓孩子在哪儿的心理,开发并推广智能手表,而对于数据安全却丝毫不在意,在“防信息泄漏”方面更是无所作为。尤其是一些在网络平台上出售的儿童手表,看似光鲜亮丽、功能齐全,可都是小作坊组装出来开卖的劣制品,简直就是黑客最乐意破解、也最易于得手的设备。而面对鱼龙混杂之景,政府监管部门就是想下手管,没有“国标”在手也就如同没有了“牙齿”,很多时候只能“由他去吧”,变相助长了儿童智能手表市场的混乱。

随着越来越多可穿戴设备的问世,像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服饰等,将会在未来几年得到快速的普及,如果业内的安全标准不能尽快地制定和出台,而是继续“容忍”这类产品未经信息安全测试就匆匆上市,那么将会有更多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普通人、普通家庭“受害”,更多的个体隐私遭到泄漏乃至被盗用,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相信这也不是有关部门所希望看到,在鼓励一个新兴行业发展的同时,只有为其设立科学严谨的条条框框,规范从业者行为,才能形成行业内的良性竞争环境,也才能确保对社会、对消费者不造成危害。

任何一个行业的成长,都必然会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转变,这其中既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当然也需要投身这个行业的人能够“重视”职业操守,赚干净的钱而不是什么钱都赚,眼光要放长远而不是只盯着蝇头小利。能够在行业里最终生存下来并过得滋润的从业者,不会是那些游走在“灰色利益带”上的人,而会是那些堂堂正正、真正干事业的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