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概念火爆一时,以暴风魔镜为代表的虚拟现实产品正在大行其道。是互联网新一轮风口,还是资本市场炒作,虚拟现实距离真正爆发、消费者应用尚有较长距离。
押宝VR
11月18日,暴风科技举办了一场名为“VR引爆日”的发布会,推出虚拟现实一体机“魔王”和“暴风魔镜4”两款新品。
暴风魔镜CEO黄晓杰在会上表示:“自2014年9月1日发布第一代产品至今年10月,已经积累超过40万用户,公司未来将围绕硬件、内容、销售、产业等继续布局。”
新金融观察记者了解到,在暴风科技上市后,其便开始主推虚拟现实眼镜(VR)——暴风魔镜。用户使用该产品,配合暴风影音开发的专属魔镜应用,便能在手机上实现IMAX影院观影效果。
所谓虚拟现实,即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产生三维的虚拟世界,让使用者及时、没有限制地感知虚拟空间内的事物。而VR设备就是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的入口。还有一种是增强现实(AR),即将电子信息(包括图像、视频、软件等)叠加于现实世界中,让虚拟与现实结合互动。
对于VR,暴风科技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快速搭建自己的生态圈,暴风魔镜与北影联手成立“北影暴风VR联合研究中心”。双方希望联手制定VR影视标准,并在内容(IP)创作与分发、VR产业孵化、人才培养及国际交流等领域进行合作。另外,还将与爱奇艺合作,未来将在暴风魔镜上看到爱奇艺自制剧目和独家节目片源。
黄晓杰称:“暴风魔镜未来一年将实现推动中国VR用户达到1000万,每月给游戏合作伙伴分成达到1000万元,每月给内容合作伙伴分成达到1000万元的‘三个1000万’目标。”
据了解,自2014年9月1日发布第一代产品至今年10月,VR眼镜暴风魔镜忠实用户已超过40万,暴风魔镜APP下载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除此之外,在暴风魔镜正式发布第三代VR眼镜当天,暴风科技CEO冯鑫宣布,成立松禾暴风VR基金。作为一只独立于暴风魔镜之外的专业投资基金,它将是中国第一只专业投资VR眼镜及其产业的基金。
“目前社交、购物、新闻资讯、浏览器改造、视频、游戏等,互联网的七大基础应用在美国已经全部涉足虚拟现实了。”冯鑫表示,在明年年底之前互联网公司如果还没有在VR上有所动作的话,可能就会来不及了,就会错过下一个互联网的机会点。
何时爆发
VR火爆一时。
今年8月,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扎克伯格表示,虚拟现实将成为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重要计算和通讯平台,未来人们的口袋中可能仍会装着手机,但还将整天戴着眼镜,它能给予人们帮助,以全新、完全沉浸式的方式分享体验。
除了Facebook,各大科技巨头也已经蜂拥而上,包括谷歌、微软、三星、索尼在内的跨国公司都相继发布了在虚拟现实方面的技术或产品,而与该技术相关的投资、并购以及知识产权的买入则成为这些巨头们角逐未来战场的重要支点。
而在国内,涉水VR的创业公司开始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多家公司获得从种子天使到A轮,数百万到上千万元人民币不等的融资。甚至有不少业内专家直言,2016年将成为虚拟现实元年。
“VR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将是不亚于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VR不仅可以满足娱乐消费领域的需求,其社交属性带来的爆炸性需求将使虚拟现实成为下一代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技术,将给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培训等行业带来本质变化,VR走向广阔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华创证券计算机分析团队曾对外表示。
数据显示,到2020年头戴式VR设备销量预计将超过3000万台,硬件市场的规模将超过40亿美元。来自Digi-Capital的数据也显示,到2020年狭义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美元,增强现实(AR)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美元。按其计算,虚拟现实市场整体万亿的市场规模或可期待。
但事实上,虚拟现实(VR)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虽然在大趋势下,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着VR的发展,但虚拟现实目前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技术标准、内容匮乏、企业良莠不齐等等。
从目前来看,虚拟现实应用场景还极其有限,主要是应用游戏方面,比如角色扮演、竞速赛车或者动作类游戏等。未来虚拟现实还可以有很多想象空间。
以谷歌眼镜为例,奥图科技联合创始人、国内智能眼镜研发从业者陆红认为,在硬件层面上,谷歌眼镜的续航时间不足6小时,无法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
亦有暴风魔镜的亲身体验者表示,暴风魔镜三代产品的用户体验都不甚良好,很多人反映头晕,内容也就几个电影和游戏Demo,几乎成了一次性消费品。
冯鑫曾公开表示,暴风魔镜目前仍是大投入期,对魔镜未来的投入需要达到10亿元以上的级别,“魔镜短期内并不考虑盈利,还是先把用户做起来。”目前,前三代魔镜的总销量近40万台,距今年100万台的目标销量仍有差距。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