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一场骗局or即将爆发?

最近,虚拟现实概念股热的飞起,“蠢蠢欲动”的资本市场更是特别关注到虚拟现实领域中来。然而,处于成长阶段的VR,设备存在的延迟、眩晕感等参差不齐的问题以及内容缺乏吸引力,可以体验的东西太少等“鸡肋”问题,让体验了VR产品的用户感到失落,甚至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此时,在VR界有两种声音引发热议。“VR即将迎来了爆发期”或是“VR只是一场骗局”的争议此起彼伏。

对于“VR即将迎来爆发期”又或是“明年是VR元年”的说法,从最近关注到的一些国内外大佬的动向上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在国外,Facebook的Oculus VR、Sony的PlayStation VR、HTC的Vive等大厂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消费者版的虚拟现实设备计划在明年发售;在国内,以BAT为主导的大军也开始纷纷布局自己的VR版图。

对于行业巨头的涌入,VR领域资本上的投入,将极大地加快VR的成长脚步,催生更好的VR产品,最终服务于广大受众。不难看出,VR行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对于“VR将迎来爆发期”的讨论,即使不能肯定地说是2016年,又或是2017年,但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VR春天”到来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那么,有关“VR是一场骗局”,“虚拟现实行业的水很深,胆小者误入”又或是“虚拟现实的前景很渺茫”的言谈,笔者不敢苟同,甚至感觉有些危言耸听。

在国内虚拟现实行业兴起之际,有很多怀揣着VR梦想的人从刚刚接触到VR的那一刻便爱上了它,多少年耕耘在这片未知却又充满好奇、充满挑战的领域。笔者熟知的一家国内VR企业3Glasses,十年如一日地从事于这个领域的开发和探索,积累了超过10年的虚拟现实技术沉淀,拥有46项VR行业相关专利,200多项成功VR行业案例,涵盖建筑、设计、旅游等12个领域。这些付诸汗水和心血的“数字”,恐怕“VR是一场骗局”的说辞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进一步分析,以3Glasses为例——在国内率先推出自主研发的VR设备,同时也是全球第二款(亚洲首款)量产虚拟现实头盔---3Glasses D1开发者版,备受海内外关注。2015年6月,发布全球首款量产2K虚拟现实头盔3Glasses D2,并参与国家首个大型3D虚拟旅游项目“美丽中国 “体验日进行全球巡展。又可以看出,国内VR设备的迭代推新,让VR不再只是理想中的概念,不断地实践出真知,虚拟现实的前景看似渺茫,却在脚下。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质问,现在的VR产业基本上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时机还不成熟,现在贸然进入这个市场,难免碰一鼻子灰。对于这样的质疑,笔者会提及一下“诺基亚”与“苹果”,一个老牌手机王朝的衰败和一个新兴智能手机的帝国的崛起,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导向。所以,谁能看准时机,跟上时代的脚步,谁就能更好占得先机,否则追悔莫及。

那么,有没有一种商业模式适合当前国内VR行业的发展现状,让“VR是个烧钱的无底洞”的担忧不攻自破?近日,笔者关注到在《商界》第十一届最佳商业模式颁奖典礼上,3Glasses作为国内虚拟现实行业的代表,摘得了“2015《商界》年度新锐商业模式”的奖项,引发行业的思考。

通过对其商业模式的探究,笔者发现,VR厂商竟然也可以“活”得如此滋润!

在3Glasses十多年走出来的商业模式中,笔者看到了一种“曲线发展”的智慧,在用户市场还不成熟的国内市场上,其并没有一开始便将自己的市场面向C端的广大消费者,而是从B端先入为主,以开发者和行业应用用户为目标,提供VR硬件设备和底层工具支持,并与虚拟引擎大厂合作,助力开发者在VR内容上的突破,在用户体验达到一定的理想状态的前提下,再进入C端消费者市场。这样,既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还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得到了保障。据了解,3Glasses目前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拥有可观的收益率。

综上所述,“VR是一场骗局”的言论将难以立足。

当下,虚拟现实领域正在逐渐从游戏、电影、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发力,慢慢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未来,大家将看到更多虚拟现实的“身影”,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