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DiGiCare ERI智能手环评测 能否拼赢小米手环?

这款DiGiCare ERI手环,可谓是来头不小,它曾经获得过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而且以磁迹追踪、OLED显示屏和轻量级设计为特色。

它拥有大多数手环的基本功能,如运动检测、睡眠监控、热量计算等,当然也有如体表温度、骑车跑步监控、心率监测等亮点。不过正直如我,笔者今天就来详细剖析一下这款手环,看看它是否值得入手。

一、包装和外形设计

拆开外包装后,笔者还是有点小惊喜的。透明的白色外壳收纳盒给我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舒服。

打开收纳盒,我想不仅只有小编一个人觉得它长得神似Fitbit Force吧!

除了手环外,还有充电底座、USB数据线和说明书若干(说明书抠半天才抠出来,很费劲)。

充电设计有些LOW,由于USB接口设计在充电底座的底部,所以只能躺着充电,数据线也有点儿短。充电时,一定要注意将手环的四个金属触点对准底座的四个点,看见手环屏幕点亮了即可。

手环设计简单、大方,采用的是纳米防水外壳,机身轻、薄,耐磨,柔韧性好,佩戴起来还算舒服。因为这款是黑色的,所以比较耐脏。

手环卡扣有两排,长度也够用,而且粗细的范围很大,你完全不必担心手腕太粗、太细带来的困扰。可能是由于本人的手腕较细,佩戴起来不是太方便,而且用了一些力气才将手环扣按好。不过倒是严实,再怎么挤地铁它也不会飞出去。

二、手环功能

手环做工不错,除了OLED显示屏和触摸按键外,没有多余的设计。显示屏字体清晰,但是感觉小了一些。触摸式按键,感应灵敏,瞬间有些高大上了呢。

打开OLED显示屏主界面,屏幕左上方显示的是你的体温,右边是手环电量,中间是时间,下方显示的是日期和星期。不过屏幕很容易就刮花了。

接下来,就是进行手环的界面切换了,操作简单,总结起来就是我按,我按,我按按按。

在主屏幕界面,按一下触摸按键,进入步数统计界面,上方显示的是数字,下面是目标进度。再按一下就进入运动消耗卡路里界面,再按一下,就是运动行走距离界面,再按一下是运动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据说长按手环的触摸键可以启动睡眠模式,但是经本人试验,界面是进去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松手后还是回到了主界面。

三、手机连接与遥控

1.连接

在手机应用商城搜索DIGICare APP,点击下载安装。打开APP,注册一个手环账号,打开蓝牙,搜索到ERI,点击连接,连接成功后就可以通过手机遥控手环了。

每次打开手机客户端时,只要在蓝牙开启状态下,就能将手环的数据同步到手机里,同步的时候,手环会震动一下。

2.遥控

先设置个人信息,包括昵称,性别,生日,体重和身高。注意这些信息一定要真实填写,因为这些关系到运动检测的准确性。所以,不要随便改身高、体重神马的,又没人看见。

通过手机,手环的功能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它可以进行运动检测、闹铃、监测心率、跟踪睡眠、电话短信提醒、久坐提醒等功能。不过不得不说,这个软件界面操作有些复杂,布置混乱,需要你耐心适应一下。

运动检测

不同于其他设备内置GPS定位系统,ERI手环采用的是地磁针设计,通过磁感追踪,追踪你的运动轨迹等。它的步数统计、跑步检测和距离检测还是比较准的。而且你通过自行车模式,它还可以记录具体骑行时间。

跟踪睡眠

虽然在软件更新后,它支持自动监测睡眠 但是必须在晚9点到早9点才能监测睡眠,而且并不准确。所以笔者建议还是采用手动开启和关闭睡眠监测。它分为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对睡眠质量、开始时间、醒了几次等进行监控。

虽然睡眠时间的检测很准,但是深度睡眠没有根据,因为一般人的深度睡眠只占20%,一个晚上深度睡眠最多2小时,可它结果是5小时,可见是骗人滴。

监测心率

打开心率功能,根据提示把手指放在摄像头上,它就会自动计算你的心率。虽然本人也不知道为毛,不过玩得很开心就是了。至于准确性,呵呵,几秒内测量的数据都差很大,你说准确性能好到哪去,就权当作小游戏吧。

其他功能

你也可以添加震动闹钟,它到时会以震动方式提醒你,不过我测试了几次,它都会延时20秒左右才震动,这反射弧也太长了点。一般震动会持续55秒左右,想要关闭对的话,可以长按手环的触摸按键。此外,当手机有短信或是电话时,手环会震动提示你。

你还可以设置久坐提醒,比如设置为45分钟,那么当你久坐45分钟时,手环会震动提醒你该运动啦。你只需连续运动20步,或者长按触摸按键就可以退出久坐提醒了。

这款手环续航能力还是蛮不错的,笔者7天就用掉两格电,所以一个月只充两次电的说法还是可信的。它的防水等级达到IP68,这是防水的最高等级,你带着洗澡、游泳都OK。但是冷热交替容易引起手环屏幕内部出现水雾。

不过,这款手环目前售价399元,性价比上来讲拼不过小米手环,监测心率、监控睡眠质量神马的也是噱头成分大,实用性不强。如果你是单纯尝鲜,又有钱任性的话,拿来玩玩倒是可以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