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国货真的低人一等?看国产三大智能手表深度对比

满打满算,离2016年好像也是没几天了,作为一个科技小编,不能说是智能产业的亲历者,但作为智能产业的见证者还是没有问题的。科技行业好像时装展会,各家企业就是各家服装设计品牌,一年里面难免要出来跑几场秀,炒炒自家品牌的知名度。在往年这个时装秀最大的看点是手机,不过在今年,智能手表却成为了消费者又一关注目标。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趋于缓慢,物联网这个新的领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而在物联网中,实现度最高的智能手表也从概念走向了现实。在经过了一年的阵痛期之后,2015年智能手表行业迎来了喷井式的发展。而在众多的智能手表中,Ticwatch、Moto 360二代以及Huawei Watch作为国产智能手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市场表现都非常抢眼,眼看2015年就要过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这三款智能手表的横评,看看谁才是真正的中国表皇。

说明:此次的横评之所以选择这三款手表,一方面这三款手表在行业内算是标杆级别的产品,另一方面,这三者有着很多相同的特性,并且作为国产品牌(摩托罗拉在被联想收购后已经成为国产品牌了,勿吐槽),这三款手表有着很高的关注度。

外观

其实外观这种东西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而在手表界,外观设计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其他方面,这和现在的手机行业是完全不同的。也许苹果换了奇丑无比的外观你依然还会为了iOS而继续购买苹果手机,但是如果智能手表换了一个奇丑无比的外观,呵呵,参考Apple Watch。

Ticwatch、Moto 360二代以及Huawei Watch此次都采用了行业内认可度非常高的圆形表盘设计,“圆”代笔着完美,同时代表着低调和圆滑,而方形则更多是女性的福利,比如卡地亚和浪琴的经典表。因此均采用圆形表盘设计的Ticwatch、Moto 360二代以及Huawei Watch更容易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当然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小的变化会给手表的风格带来很大的改变,接下来小编来为大家一一点评。

Ticwatch

首先是Ticwatch,Ticwatch的圆形表盘设计较为保守,我的意思是它并没有追求所谓的“视觉扩展性”,在屏幕的周围Ticwatch用了一个很窄的边框来框住整个屏幕,因此Ticwatch给人的感觉更加偏向经典款式的手表。其优点在于Ticwatch能让大众甚至是传统的手表用户所接受,而缺点在于边框和表盘主体的不同材质处理会有一定的违和感。

Moto 360二代

而Moto 360二代则和其完全不同,虽然都是采用的是无边框的表盘设计,但是Moto 360二代显然更加的标新立异,屏幕三段式边框直接过渡到中框,因此Moto 360二代有着另外两款都没有的视觉延展性,简单来说说就是看起来更加的大气。缺点什么的,额,大黑边,你懂的!

Huawei Watch

Huawei Watch虽然也是采用的是圆形表盘,但是Huawei Watch对于表盘风格的把控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Huawei Watch更加强调低调奢华,风格偏向于商务。为了不让手表那么张扬,Huawei Watch的屏幕四周加上了一圈的边框。因此在风格方面,Huawei Watch和其他两款相比更加低调传统,没错比Tic还传统,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对于Huawei Watch有着这么高的关注度。当然了它也有缺点,首先就是边框的加入使得表盘变的比较小,看起来没有那么大气(当然人家也不是走这风格的),其次就是凡是这种带凹陷的区域,都是积灰的重灾区。

此外因为Huawei Watch有着很高的ppi,因此Huawei Watch在屏幕显示方面也要比另外两款更加的好。不过就小编个人而言,Moto 360二代的表盘设计可能会更加的讨好小编这类年轻人,大气活泼同时还能装逼,虽然说黑边算是一大缺陷吧,但是还是我之前测评时所说的,缺陷美也是一种美。

三款手表有着不同的边框处理

中框材质处理也都不一样

说完了正面,接下来再对比下中框。对于手表来说,中框就是它的身体,设计合适的中框能非常好的衬托出表盘,同时升华整个手表的产品的风格。在中框方面,Moto 360二代和Huawei Watch均采用的是金属拉丝的处理,两者虽然采用中框处理相同,但是因为两者的中框有着不同的配色,因此相同处理产生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银色拉丝更显张扬,在光照下会有光纹出现,看起来非常有逼格。而黑色拉丝则更显低调。(当然这两款手表均有不同的材质可选,小编只是就测评机来说)。Ticwatch则采用的是磨砂处理,除了耐脏,视觉效果也有很大的提升。

Ticwatch的表冠

而后盖方面,三款手表的设计基本保持一致,都是居中心率监测设计,没啥好说手感方面也影响不大。接下来我们来对比下三款手表的表冠设计。有意思的是,三款手表均采用了单表冠设计,其中Ticwatch的表冠设计到了边框左侧居中的位置,并且其采用的是低表冠设计,键程较短,手感不错,反馈也比较明显。

Moto 360二代的表冠

而Moto 360二代对于表冠设计就更加的用心,首先就是表冠周围都有土豪金的包边,并且表冠上还有摩托罗拉的Logo,看上去就非常的精致。并且在手感方面,Moto 360二代表冠的手感非常的棒,键程较长,反馈明显。

Huawei Watch的表冠

而在表冠设计方面,Huawei Watch做的就并不是很好,好不好看先不评价,Huawei Watch的表冠设计有个缺点就是手感太软了,反馈也不是很明显,并且“图钉”式的表冠设计也让表冠使用并没有那么的“稳”,不过因为安卓智能手表平时使用表冠的频率远低于Apple Watch,所以影响也并不是很大,但是小编还是希望Huawei Watch能对手表表冠进行更加合适的设计。

三款手表的表带

最后说说表带,因为受限于成本的原因,因此三款手表的表带均有着不同的体验,其中Ticwatch因为价格定的比较低,在表带上的成本也不是很高,因此和同样采用皮表带的Moto 360二代相比,Ticwatch的皮质表盘手感要略逊于Moto 360二代。而采用钢表带的Huawei Watch的佩戴也很舒适,最关键的是不夹毛。不过说了半天小编并不打算将表带加入到对比选项中,因为三者均能自由的更换表带,不喜欢,TB淘一个呗。

小结:其实对于手表来说,真正能对比的选项并不多,毕竟智能手表设计厂商还是要往传统方向这块走,所以三款手表的外观设计其实都大同小异,孰好孰坏大家可以自己分辨,在这里小编认为,Moto 360二代更加大胆并且精致的外观设计会更加的讨人喜欢,毕竟现在玩智能穿戴的还是年轻人会多一些,而Moto 360二代大胆并且创新的设计显然更合年轻人的胃口。

系统

在系统方面,Ticwatch采用的是基于Android定制的Ticwear操作系统,而Moto 360二代和Huawei Watch均采用的是中国定制版的Android Wear操作系统。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三款手表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中国定制版的Android Wear其中的语音功能就是由Ticwatch的出品公司出门问问所提供的,并且出门问问团队也参与了中国定制版Android Wear的调试。

Ticwear操作系统

在系统方面,Ticwatch搭载的Ticwear操作系统采用了全新的系统逻辑设计,在界面的排版以及操作上更加贴近中国本土用户,因此普通消费者能很快的上手。而Moto 360二代和Huawei Watch采用的中国定制版Android Wear的系统界面则偏向于原生的AW系统风格,不管是操作还是界面上都有着谷歌原生的味道,比如系统自带的图标均采用的是Material Design的设计风格。

中国版Android Wear操作系统

从界面的易用性来说,小编必然是推荐Ticwear,因为作为国产定制的手表系统,Ticwear的完善度更高(相比较国人的使用来说),可定制性也更好,用起来非常好上手。但是从系统的界面风格来说,我更加推举Android Wear的界面风格,相比较Ticwear,Android Wear中采用Material Design设计的系统图标要更加的精致、漂亮。另外提一点,Huawei Watch自带的表盘真的要为手表加分不少。

小结:虽然生在一个看脸的世界,但是小编还是觉得Ticwear要比原生定制版的Android Wear好上不少。原生风格确实很美,但是没有本土化定制,就和当年MIUI以及安卓原生的关系一样,有时候小编关个表都要废半天劲,实在是太麻烦了。当然最为重要的是,Ticwear对于系统的更新非常的频繁,它真的很像当年的MIUI,用户想要的都能很快的添加进去,比如大家一直要求的省电模式。

功能

作为一款智能产品,系统生态的拓展支持是增加其实用性以及可玩性的决定要素。比如目前手机系统份额第一、第二的安卓和iOS就因为有着非常强大的系统生态因此得到了用户的认可。这个法则在手表上也同样试用。其中采用Ticwear的Ticwatch和采用Android Wear的Huawei Watch以及Moto 360二代有着完全不同的功能体验。

对于智能手表来说,系统的功能分为系统功能和扩展功能,其中系统功能就是手表系统自带能实现的功能,而扩展功能则是手表通过安装第三方App能实现的功能。在系统功能中,三款手表的系统功能也都大径相同。基本都是运动、健康以及语音方面的,因此体验上也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不过在此要说一下,Huawei Watch对于运动功能的定制要更加的用心。而语音方面,因为三款手表使用的语音都是出门问问公司定制的语音系统,因此语音功能方面三者是一样的。

Ticwear手机端App

中国版Android Wear手机端App

接下里对比下扩展性,在手表界Ticwear算是一个元老级别的系统,在Ticwatch之前,Ticwear就帮助不少的Moto 360一代用户免于翻墙和英文语音的痛苦,因此在生态搭建上,Ticwear也做比较的早。因为是基于Android而非Android Wear定制,因此AW中自带的应用是无法安装在Ticwear中的,不过好在官方对于手表生态的重视度非常的高,因此截至目前为止Ticwear生态中的App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了。当然了,微信这个重要App还是要开启更加费电的AW模式才能使用的。

Ticwear拥有非常丰富的第三方应用支持

而对于采用Android Wear的Moto 360二代和Huawei Watch来说,因为其采用的是中国定制版Android Wear,因此虽然国际版Android Wear生态非常完善,但是因为大部分在国内无法使用,因此中国定制版Android Wear在生态方面就大打折扣,比如在最早的几个版本中,因为系统接口不同,中国版的AW甚至无法同步微信和推送手机端的通知,虽然在最新的几个版本中,这些问题被解决了,但是目前因为各种原因中国版的Android Wear依然没有应用商店,因此在扩展性上中国版Android Wear和Ticwear有着很大的差距。

小结:作为早期几个扩展手表市场的操作系统,Ticwear因为较早的注意到了市场并且也对旗下手表生态进行了搭建,所以虽然三款手表在系统功能上几乎打平,但是在扩展性上Ticwatch毫无疑问要胜过另外两款,不过不用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厂加入到中国Android Wear的阵营中,未来的中国版Android Wear会越来越好。

  续航

对于各位智能穿戴爱好者,特别是智能手表爱好者来说,续航应该是其最大最大的痛点,因此续航将会加到本次的测评项目中。接下来小编就将三款手表的续航表现做成图标,来给大家最直观的参考。结果如下:

 三大手表续航测试

在充电方面,Ticwatch和Moto 360二代都采用的是无线充电的方式,而Huawei Watch采用的是磁贴式的充电,虽然磁贴式充电和无线充电使用基本一样,但是Ticwatch和Moto 360二代在充电方面有更好的通用性,有时候没带Ticwatch的充电底座,小编直接拿Moto 360二代的底座充就行了。

小结:令人惊喜的是,今年智能手表的续航相比较去年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从上面的测试来看,三款手表的续航均突破了一天大关,续航基本都在1-3天之间。在Ticwatch未开启AW功能前提下,三款智能手表中Huawei Watch表现最好,续航达到了2天半,其次是Ticwatch,基本能顶到2天,而Moto 360二代的续航则是一天半。虽然目前三款手表的续航都不算很强大,但是相比较去年,进步真的很大了。

价格&购买&总结

最后谈一谈价格吧,目前智能手表行业刚刚兴起,因此该产业的价格也并非非常透明,在价格方面,创新公司出门问问的Ticwatch走的是性价比的路线,因此Ticwatch的售价为999元起。而Moto 360二代则基本延续了一代的定价,售价为1999元起,Huawei Watch从一开始就是走高端产品路线,因此手表的定价为2388元起。要说明,小编给出的价格都是多少元起,像是Huawei Watch的高端定制版价格我就不说了。

此外购买方面,Ticwath目前已经现货购买。Moto 360二代不仅现货购买,而且还能做个人定制。而Huawei Watch因为不久才在国内上市,因此目前华为商城仅仅只提供几个版本开放购买,其他版本还是需要抢购的。

评分(各项满分为3分)

  总结:说了这么多,小编也终于能为大家评分了,在上面的机锋评分表格中,小编以客观的测试给出了三款手表各自的分数。其实三者的成绩都非常的接近,Ticwatch以其强大的Ticwear操作系统,在系统和功能方面获得了很高的分数,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功能需要开启AW,功能那项小编应该会给3分满分。而Moto 360二代因为出色的外观设计,因此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Huawei Watch稳扎稳打,并且续航表现出乎小编意料,在此次的测试中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无论如何,恭喜新晋智能手表“Ticwatch”在此次的横评中获胜。

虽然今年Ticwatch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系统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目前中国版Android Wear也在不断的壮大,毕竟是原生Wear系统,生态逐渐的完善将给这些第三方手表Rom更大的压力,2016年智能手表依然是支潜力股,如何让这样一个不是人们刚需的产品变成人人离不开、人人都喜欢,是每一家智能手表厂商都需要考虑的。外观与系统,创新与传统,唯有不断向前,才能在智能手表这个广袤无垠的大地开垦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