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刚刚过去,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爆发这一年里,我们听过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说是不计其数,VR眼镜、儿童智能手表、智能头箍、智能鞋子、还有最广泛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等,都预示着可穿戴时代的到来。
Apple Watch、三星 Gear S2、Gear VR、微软手环...让你印象最深的智能可穿戴产品是哪个?智能穿戴品牌上市,新品发布,新技术诞生等各类惊喜、失落时刻在上演,让你印象最深的事件又是哪个?今天,我们就来回顾2015年智能穿戴领域的“大事件”。
智能可穿戴2015:增长迅速潜力依然巨大
2015年对智能可穿戴是重要的一年,不管是产品的销量、关注度和厂商的投入等都有不错的表现,相比2014年取得更大的进步。如今,智能穿戴设备受到了越来越多科技、互联网企业,甚至其他传统行业的企业追捧。不管是科技巨头,苹果、三星还是传统钟表、服装都对“可穿戴设备”虎视眈眈,包括运动品牌adidas,奢侈品牌爱马仕、LV等各行各业的翘楚企业纷纷宣布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发展计划。
智能手表或是未来穿戴主力
据最新IDC数据,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发货量约为8000万件,与2014年的2890万部相比增长177%,而2016年这个数据会上升44.4%。IDC所指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基本可穿戴设备”(手腕饰件、眼戴式装置、模组化(modular)可穿戴装置、服装、耳戴式装置等)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其数据来源既包括Apple Watch和Android Wear智能手表,也包括健身追踪器、眼镜,以及配置或没有配置显示屏的其他可穿戴设备。
IDC还预测,到2019年可穿戴设备销量将持续快速增长,达到2.146亿件。虽然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只有一些基本的类型,但以后还会有更多新的可穿戴设备种类。另外,智能手表将会推动全球可穿戴设备发货量的增长,还将会是受欢迎的可穿戴设备之一。IDC预测,到了2016年,智能手表全球发货量将达3430万件,而2015年的发货量为2130万件。到了2019年,智能手表发货量将会达到8830万件,而这五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2.8%。
IDC移动设备追踪器的高级研究分析师Jitesh Ubrani说:“更智能的服装、眼镜,甚至是耳戴设备都在广泛采纳的早期阶段。虽然现在它们可能不比普通型的同类更智能,但下一代可穿戴设备将会提供大大改善的体验,也许还会增强人类的能力。”
苹果手表会是未来智能手表赢家?
苹果Apple Watch的watchOS居智能手表操作系统之首,占61.3%的市场份额。Android Wear占15.2%,Pebble OS占8.6%,三星的Tizen占8.2%。IDC预测,到了2019年watchOS仍会稳居榜首,占51.1%的市场份额。不过,Android Wear所占的市场份额会增加到38.8%,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0.5%。
苹果智能手表最接近的竞争对手,Android Wear智能手表,今年出货预计在320万台,到2019年出货量将达到3430万台,最终市场份额是38.8%,该平台将降低苹果公司的总市场份额,但同时谷歌和苹果的争斗,将让较小的平台幸存下来,如Pebble和三星的Tizen。
中国成为可穿戴领域增速最快的市场
除了国际市场持续火热,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情况也是继续朝阳,并成为可穿戴领域增速最快的市场。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但目前,中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仍处于探索期。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智能手环/手表的集体“火了”
IDC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同比增长200%,总出货量达到2100万个,虽然可穿戴设备整体普及速度缓慢,但依然处于高速增长之中。
智能穿戴产品中,虽然目前销量最大的还是智能手环类的产品,但在未来这些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将会被智能手表取代,消费市场也会被进一步压缩,根据预测,到2019年智能手表才是销量最大的智能穿戴产品。同时智能衣服、智能眼镜等会成为消费级智能穿戴重要的一部分。
依靠品牌号召力和用户粘性,苹果今年发布Apple Watch首月,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以390万个的出货量拿下18.6%的份额,预计2015年整年销量在1300万左右。销量排名第一的是Fitbit,智能手环依然是第一大市场。
但较为意外的是,从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排名来看,小米第三,BBK(小天才儿童手表卖出70万个)排名第五,可以说,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短期内没有放缓的迹象。预计2016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国还会继续“火下去”。
相对于发展比较早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VR(虚拟现实)设备还在“蓄力”阶段,毕竟目前消费市场还并不是十分接受这一类产品。各大厂商还是在这一领域不断试水,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微软在年初推出的HoloLens、手机厂商HTC和游戏公司Valve Software共同的合作成果Vive虚拟现实头盔、被Facebook收购的Oculus首款消费类虚拟现实头盔Rift、Google Cardboard、三星Gear VR等等。虽然这些设备都是VR,不过价格就从几十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定位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是相当混乱。相比国际巨头,国内厂商对VR也是非常感兴趣,乐视、暴风TV等都有推出自家的国产VR设备,种类更丰富,战况更加激烈。
其他智能穿戴产品,如智能鞋、戒指等,则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李宁就推出一款智能跑鞋,目前这些设备还仅仅处于“起跑线”阶段,这些产品往往功能比较单一,受众面不广,相信销量成绩也不会太好看。
智能可穿戴2015:年度十大重点事件回顾
No.1 Apple Watch开卖
自2014年9月Apple Watch在苹果发布会上发布后,7个月后(2015年4月)Apple Watch才正式开卖。Apple Watch售价从349美元起,Apple Watch Edition限量款,其售价则高达1万美元。首批上市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2015年6月,Apple Watch正式现货发售,也意味着苹果正式要从智能穿戴领域分一杯羹。
No.2 大波Android Wear智能手表面世
Apple Watch发布以后,瞬间就取得了智能可穿戴巨头位置,众多手机巨头支撑的Android Wear系手表当然也不甘示弱,在九月份的IFA上,第二代Android Wear系的手表多箭齐发,新Moto 360、华硕ZenWatch2、HUAWEI WATCH等纷纷出现在各家的展台上。随后的几个月,这些手表也纷纷上市,虽然Android Wear系手表销量并非十分好看,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另一个智能手表选择,同时也在告诉消费者,不断进步的Android Wear也有挑战苹果的实力。
No3.Google Glass更名Project Aura
谷歌在今年1月停止销售售价高达1500美元谷歌眼镜。谷歌高管已承认,谷歌眼镜发布过早,当时尚未准备好提供给消费者。公众和立法者对于隐私等问题的担忧促成了项目的脱轨,随后谷歌在取消探索者项目,并告诉谷歌眼镜团队“暂停一下”,重新制定策略。
虽然名字和团队都有所变化,并更名Project Aura,但现在项目似乎又运行起来了。而项目领导人并没有改变,还是Ivy Ross。
谷歌眼镜这个被众人看好的智能可穿戴项目也遭遇法律规管,也为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了个醒,不管项目如何超前,消费级的产品都不能以牺牲个人隐私和安全为前提,挑战法律。
No.4 央视曝光儿童智能手表辐射超手机1000倍
2015年9月,央视2套《第一时间》报道,儿童定位手表在接听电话的瞬间,辐射比手机大得多,甚至有可能超过手机1000倍。央视用来做测试的3块儿童定位手表分别从实体店和网上购买所得,价格分别是148元、380元、798元。样本测试同时表明,儿童定位手表的辐射值与价格并没有直接关系。
此后,许多专家和教授第一时间开展实验检测,力证儿童智能手表辐射真伪。随后的10月1日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播出了关于儿童智能电话手表辐射辟谣的信息,至此关于辐射问题才告一段落。
智能可穿戴产品或许是放置在人身上的“第二个”智能产品,它不仅与用户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用户的健康有强大的联系,智能可穿戴产品绝不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No.5 谷歌、Intel和传统钟表厂商豪雅联合发布智能手表
2015年3月,谷歌,英特尔和豪雅宣布推出豪雅智能手表。其中,英特尔提供SoC片上系统,谷歌提供Android Wear智能手表操作系统。豪雅、谷歌和英特尔携手,创造了一个既豪华,又可以无缝连接到佩戴者日常生活的产品,来自硅谷的创新,创意和设计,结合了瑞士精密机械生产能力。这次的多方跨界合作给了外界一个新的思路:硬件、软件和传统穿戴的强强联合,才会是智能穿戴未来发展方向么?
智能可穿戴2015:年度十大重点事件回顾
No.6 智能穿戴厂商Jawbone大裁员
2015年12月,智能手环领域的标志性品牌之一Jawbon 宣布关闭纽约办公室,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可穿戴设备厂家Jawbone,至此已裁减约60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 15%。
Jawbone曾经也可谓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明星之一,它成立于1999年,尽管还没有上市,但其所募集的资金近10亿美金,估值超过30亿美金。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估计,Jawbone在今年第二季度售出了约50万台运动追踪设备。而同期的苹果则销售了360万只Apple Watch,Fitbit 则销售了440万台设备。
由Jawbone大裁员可以看到,目前所有的监测功能都还只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运动类监测阶段,而Jawbone作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近期所做出的裁员举措给我们传递出了一个非常重要、清晰的市场信号,那就是基础运动类监测产品的市场竞争正在加剧,也进入价格战阶段,其产品的新概念红利期将近结束。
No.7 国产骄傲!Ticwatch手表发布
2015年6月,一直沉寂于优化智能手表系统Ticwear的出门问问正式发布国内首款中文智能语音交互手表Ticwatch。这款手表基本吸收了 Apple Watch 和 Android Wear 手表上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地化的优化。比如,在外观上采用了 Moto 360 的圆形表盘设计,并做成了纯圆表盘;增加了 Apple Watch 的扬声器功能,可以直接拨打、接听电话。凭借千元左右的定价,Ticwatch是一款非常有竞争的产品。
不仅如此,出门问问的语音服务,也成为了今年Android Wear进入中国取代Google Now的语音服务,此外最近一段时间,Ticwatch还通过的苹果的MFI认证,也意味着Ticwatch除了能用于安卓手机,还能支持iOS。
发布不够半年,Ticwatch在双11成为了智能手表的销量冠军,可以说,它是一款较为成功的国产智能手表,它的成功轨迹与小米非常相似。由此也证明了在智能手表领域,国产也有与巨头比拼的实力。
No.8 Fitbit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设备公司
2015年6月,Fitbit 正式登陆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设备公司,它也将成为穿戴设备领域的第一个IPO案例,无疑是对可穿戴设备行业形势的一个利好。
招股书提及到,Fitbit 去年售出1090万台可穿戴设备,自诞生以来一共销售了2080万个运动手环,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近七成,2015年第一季度Fitbit旗下运动手环在美国市场销量占据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Fitbit 的上市之路也可谓充满坎坷,在5月初刚刚提交IPO申请之后,就遭到竞争对手Jawbone的两次指控,毫无疑问,这次的举动就是要阻碍Fitbit上市的步伐。由此可见,在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巨头们的可穿戴产品冲垮市场之前,将是独立穿戴设备厂商加紧上市、早期资本获利退出的最后一个机会。
No.9 HTC和Valve联手推出Vive头盔
在今年3月初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HTC和Valve合作开发的VR设备HTC Vive首次发布。凭借单眼 1200 x 1080 的分辨率、90Hz的刷新率、空间定位技术(Room- Scale)以及Valve背书的技术和内容,HTC Vive一跃成为与Oculus Rift、PS VR并称的三大头盔之一。
最新的消息显示,这款产品已经跳票到了明年的二月底开始预订,四月份左右会正式发货,售价依然未知。HTC 说 2016 是 VR 元年,目前从这些知名 VR 硬件的轮番上阵也能看得出来。
No.10 微软黑科技AR眼镜HoloLens
今年1月22日,微软在Windows 10发布会上推出惊艳世人的AR眼镜HoloLens。戴上HoloLens之后,你将会在现实世界里看到虚拟物体或信息。HoloLens把头部移动虚拟成指针,把手势作为开关,以声音指令作为辅助,共同实现不同动作指令的切换。根据报道,HoloLens开发者版将会在明年第一季度开始发售,售价为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19000元)。
Hololens由此也引领技术革命浪潮,传统的人机交互,主要是通过键盘和触摸,包括并不能被精确识别的语音等。Hololens的出现,则给新一代体验更好的人机交互指明道路。
Oculus、微软、谷歌和其他众多厂商正在尝试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将我们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些走在不同道路上的公司都有着共同的目标——改变人们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
4 智能穿戴2016风向预测
从预测的情况来看,智能穿戴在2016年会是一个继续爆发的年头。单单看国内市场,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销量将由2014年的1760万只,增长到4050万只,同比增长127.5%。市场规模将由2014年的59.2亿人民币发展到114.9亿元,同比增长94.1%。预计2016年市场销量将超过7500万只,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预见的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智能穿戴市场规模将会越做越大。
智能穿戴产品往专业化发展
智能穿戴产品会变得更全面还是更专业?笔者认为2016年,更多细分的穿戴设备将会涌现,发展空间更加巨大,比如针对老人和儿童安全定位的产品将会有更多细分产品出现,此外,专为各类运动爱好者、特定疾病监控的穿戴设备将会拥有更多传感器,变得更加专业,但受限于传感器和电池,此部分产品进步的空间并不大。
时尚与科技正在紧密结合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合伙人里克·杨(Rick Yang)表示,2016年将成为“隐形可穿戴设备”的一年。运动装备和时装公司都在以用户不可见的方式集成传感器。甚至你会看到可穿戴设备,但不会认为这是科技产品。你会看到带高科技元素的首饰。你也会看到Ringly和Misfit等公司尝试开发没有显示屏的设备,而所有科技元素都被浓缩至闪烁的LED光源中。
更多可穿戴医疗级设备出现
本年度除了Apple Watch推出医疗级应用后,目前各家穿戴设备关于身体数据搜集还停留在心率监控阶段,这对于个人身体健康所需还远远不够。在2016年,真正医疗级的可穿戴设备或许会来临,因为今年已经有一些众筹设备获得了美国FDA药品食品认证,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许真正能够精准监测血糖、血压的手环手表会出现。甚至会出现植入皮下的健康数据追踪微型设备,将可穿戴健康设备向前推进一大步。
手表支付将成杀手应用
本年度各式各样的智能手表都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也加入了智能穿戴的战场。依靠阿里在移动支付的优势,PAY WATCH就是一款主打支付的智能手表,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支付宝深度合作,号称“可线下支付的智能手表”,用户支付的时候只要双击手表侧面按钮,无需网络,调取支付码,商家用扫描枪扫描支付码,即可轻松完成付款。只有支持支付宝的商家,PAY WATCH都能刷。支付表这样的产品出现,也让人瞬间脑洞打开,智能可穿戴产品也很有可能是用户身上的“一把钥匙”,比如智能手机密码锁、微信密码、门窗防盗锁、支付密码等。预计在2016年,这些涉及用户身份验证的产品将会变得更加丰富。
智能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是大势所趋
目前不同智能穿戴设备间,只能通过手机作为控制终端和收集数据终端,而大部分的这些产品数据并不能互通。在2016年,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的数据很有可能实现“小部分”的互通,极有可能是同品牌下的产品,同时对于数据传输,交互控制也会探索统一。信息互通对于用户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智能产品更好地照顾你的生活,比如智能手环记录你运动之后,家中的智能热水器会为你自动烧好热水,智能枕头会提醒你延长休息时间...信息互通能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价值最大化。
健康大数据将真正发挥作用
在这两年,互联网巨头都纷纷抢占先机,推出健康云服务平台。较为有名的包括Google Fit,Apple Health Kit,国内方面,有腾讯手机QQ“健康中心”和阿里的健康云平台等。预计在2016年,各大健康云服务平台所接入的设备数和用户数都将显著提升,健康大数据商业模式将逐渐成型,增值服务内容将逐渐丰富。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将倍受追捧
虚拟现实仿佛就是下一块大蛋糕,各巨头已经在2015年挣话语权,但是真正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暂时还数不出几个。但可以肯定的是,虚拟现实是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新技术。索尼PS VR、Oculus Rift、HTC Vive均会在2016年内上市,而国内的厂商如乐视、暴风等也对此领域虎视眈眈。各家也已经准备好了令人瞩目的首发游戏、影视资源,甚至如Oculus Rift已经使出了送游戏的营销手段。而在硬件上市之后,更多影视、游戏、艺术领域的软件内容也将接踵而至,虚拟现实在2016终于要从玩具走向实用,不排除有除了游戏、影音等领域外,VR和AR应用到色情领域的可能。
遗憾:传感技术和电池突破不大
比较遗憾的是,在未来几年无论智能穿戴设备如何突破,都无法回避传感器和电池的限制。无论如何吹捧,现阶段的智能穿戴设备都只是外观上的改变和功能上的叠加,真正突破性的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在未来几年应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即使在未来一年,你购买这些设备的时候还是继续需要考虑设备的续航,功能是否实用等问题。
5 2015年智能穿戴年度总结
可穿戴设备似乎仍是一个小众领域,但热销的势头表明,虽然整体普及速度缓慢,但的确处于增长之中。未来,智能穿戴产品肯定需要更给力。集成更精准、更全面的运动监测功能,真正独立运行的能力,以及更实用好用的应用,还有最重要的电池寿命,这些都是需要厂商们去努力的。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智能穿戴产品也应该会变得更漂亮、更入时,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回看2015这一年,智能可穿戴不管是在消费者心中,还是厂商的认可度是逐渐上升的,也许是手机之后下一个爆发的热点。201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遇到的阻力其实并不算巨大,而2016年,越来越多同质化产品涌现、技术又无法继续突破的时候,才是真正考验这类产品的时机。
大环境:虽有隐忧,但形势一片大好
智能穿戴设备在2013年兴起,在2014年达到高潮,而在2015年的后半年,却给人后劲不足的感觉。虽然2015年Apple Watch上市、Fitbit成功IPO等事件确实很火爆,但从Jawbnoe大裁员的事件中(要知道Jawbone在2013年是稳坐第二的穿戴厂商),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一丝的隐患,智能穿戴市场是否跟我们想象的一样好呢?另一名早起进入智能穿戴的厂商Misfit也难逃被Fossil收购的命运,要知道Misfit的产品都是外观设计漂亮,并非常注重质量与实用性。
虽然从IDC的数据来看,智能穿戴的销量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第三季度全球一共卖出2100万只智能穿戴设备,同比增长197%,但细看其表格,其中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中国,接近400万只手环是来自小米,增速达到了815%,假如去掉了这一数据,智能穿戴在全球领域其实增长的情况并不明显。这里也给我们一个提醒,智能穿戴虽然仍在增长,但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火爆。
其实做一款智能穿戴设备要比智能手机要更难。不仅产品体积要控制得更小,实用性和设计也需要考虑在内。智能穿戴设备的厂商同时需要考虑和平衡各个方面的问题,不管是智能手表、VR还是其他设备,都需要花更多精力。在穿戴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一款突破性的产品或许就能改变市场形势。在2016年笔者非常期待能看到更多有特色、实用性更强的智能穿戴产品。随着用户接受程度提升和产品的迭代,智能穿戴产品普及程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产品也开始变得相对成熟,对于消费者来说,2016年将会是入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好时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