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2016大火的新科技 四款VR虚拟现实设备占足风头

2016年作为VR虚拟现实的爆发元年,CES2016上涌现了一大波即将在今年上市的VR设备,其中不乏大公司旗下产品,OculusVR、三星GearVR、HTCVive等虚拟现实产品带来了不一样的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同时将在今年大面积铺货。VR虚拟现实的预热也归功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新颠覆式交互体验,以PSVR为代表的游戏主机头显设备将与玩家见面。属于VR设备的大时代,即将开启。

作为科技业的新年风向标,CES2016上涌现了一大波即将在今年上市的VR设备。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有40多家参展商在今年CES上展出虚拟现实产品,较上年增长77%。集万千宠爱于一身,VR厂商展台亦成为全场最火爆展区,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四款最有范儿的VR虚拟现实设备。

拼尽全力!HTCVivePre让用户玩得更尽兴

流年不利的HTC正在寻求一款全新产品来走出低谷,而这款产品无疑就是HTCVive。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营收同比下滑35.2%的现实背景下,王雪红并没有让HTCVive仓促上市,而是在进行最后的技术突破。

与其他厂商把概念产品或者开发者版搬到CES舞台供参展游客欣赏不同,HTC并没有专门设置展位来展示HTCVive。不过,HTC在CES2016期间推出了HTCVive消费者版上市前的最后一个Pre开发者版。

对于此前赢得不少掌声的HTCVive而言,Pre新版本不仅进行了全面的外观改进,而且通过加入前置摄像头让用户即便佩戴头盔也能看清现实世界的真实模样。

外观上,HTCVivePre的头盔接线被固定起来,传感器也没有外露,而是被包裹起来。加强一体性的同时,这款VR设备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HTCVivePre还加入了佩戴舒适度更高的头带以及可针对不同用户进行更换的鼻托。

加入前置摄像头,某种意义上让HTCVivePre具备了增强现实(AR)的能力。由于HTCVive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走动,所以这款VR设备势必要加入AR技术来为用户保驾护航。HTCVivePre的前置摄像头可将采集到的现实场景画面叠加到用户眼前的虚拟画面之上,从而避免碰墙式的尴尬。当用户靠近预设区域的边界或者连按两次控制器触摸板下方新按键时,HTCVivePre就会开启官方称之为Chaperone的这套安全系统,从而可以看到现实场景的画面,让行走变得更加安全。

在头显设备的其它硬件参数上,HTCVive与OculusRift大致相仿。除了头显本身,HTCVivePre的配套手柄也有变化。除了在触摸板下方增加了激活Chaperone安全系统的按键,手柄的整体外观也变得更加圆润。新版手柄的电力来源被改为可重复充电的锂电池,续航时间也延长到4小时以上。

 

虽然HTC在VR设备界的崛起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但与其进行合作的电子游戏开发商Valve早在2012年就已开始进行头显和位置追踪设备的研发。碍于HTC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不利局面,王雪红也希望能在「下一代计算平台」中拔得头筹。

得益于HTC近两年对VR设备的持续加码,HTCVive虽然相比OculusRift更晚面世,却在硬件实力以及用户体验上实现了与后者的对标。在VR设备颇为看重的用户沉浸感上,HTCVive提供的体验系统可能也是最好的。相比OculusRift和PSVR,HTCVive又给了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走动的权利,加入AR技术则让其在未来更具想象空间。

 

当然,HTCVive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由于无线技术还没有达到VR设备需要的那种传输速度,所以包括HTCVive在内的PC头显设备就只能通过长长的线缆与电脑进行连接。OculusRift提倡用户就在座位上进行佩戴体验,所以线缆的存在感并不强。而佩戴HTCVive的用户在进行走动时,却能感受到这条多少有点让人分心的真实线缆。

但不管怎么说,HTCVive依然是目前综合体验最好的VR设备之一,而且还在进行最后的调校。今年4月即将上市,让我们静待HTC设备带来的全新体验。

万众瞩目,OculusRift消费者版3月全面上市

直到现在,不少玩家都觉得Oculus就是VR设备的代名词。作为民用VR设备领域的开山鼻祖,经过长达四年时间的开发,OculusRift终于迎来了消费者版正式发售的大日子。

今年3月起,Oculus会按照预订顺序陆续向用户发货OculusRift消费者版,这也是史上第一款面向大众市场全面发售的大型VR设备。

相比定价350美元的开发者版,599美元开卖的OculusRift消费者版的变化还是比较显著的。消费者版不仅机身体积和重量相比开发者版更小、更轻(重380g),而且还配备集成耳机以提供更好音效。此外,系统支持六轴运动系统,并拥有一个直立式的外置摄像头,用于监测和捕捉用户运动。

OuclusRift消费者版的硬件实力,同样业界一流:单眼OLED屏幕分辨率到达1080P,FPS达到90Hz,FOV达到水平方向110度,头部跟踪达到6DOF。

与OculusRift头显一同出货的还包括一个微软Xbox控制器(可与自家的OculusTouch配合使用)和两款游戏:《Lucky’sTale》和《CCP’sEVE:Valkyrie》。

颇为遗憾的是,原本定于今年上半年出货的控制器手柄OculusTouch,将会推迟到今年下半年发货。

同样遗憾的是,OculusRift消费者版的首发国家及地区名单中并无中国大陆。当然等OculusRift供货充足后,国内市场还是有很大可能被纳入新一批的销售国家之列。

得游戏者得天下,PSVR让主机游戏更炫酷

内容匮乏,始终是VR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虽然2015年起,大小厂商都加大了对VR内容的支持力度,但从0做起的VR内容市场依然处于早期培育阶段。相比VR设备市场的火热,内容提供商要下更大功夫。

在VR内容的探索上,游戏成为所有厂商的首选目标。游戏不仅最适合VR设备的沉浸式体验,而且还能让用户为之长久佩戴下去。如果说OculusRift和HTCVive意图完成PC游戏的VR化,那么PSVR显然是为PS4游戏的VR化而来。众所周知,主机是最能让人沉浸其中的游戏设备,而PSVR所能带来的炫酷体验无疑让玩家们充满期待。

 

与HMZ头戴显示器原理基本一致,但索尼为PSVR配备了一块分辨率为1920×1080的全高清OLED屏幕,其可视角度为90度,刷新率更高达120Hz。此外,PSVR还采用9个外置LED追踪器来进行360度位置追踪。由于是与PS4进行连接,所以PSVR在搭配默契度以及画面沉浸感上有着较好表现。

得益于PS4的良好口碑以及主机游戏党的惊人购买力,IHS研究报告预测,PSVR将在今年卖出150万台。作为对比,IHS预计OculusRift和HTCVive将在今年分别卖出56万台和44万台。

CES2016上,索尼并没有带来PSVR的新消息。但在1月底举行的台北电玩展上,索尼将设置PSVR体验专区,十多款游戏以及40个试玩机台将让玩家们体验到这款设备的最新技艺。

按照之前的规划,PSVR将于今年上半年上市,其售价极有可能高过PS4主机(国行目前售价为2399元)。CES2016期间,加拿大亚马逊意外上架了PSVR的购买页面,价格定在了1125.35加元(约合人民币5200元)。这一价格甚至比欧洲之前曝出的499.99欧元(约合人民币3600元)定价还要高出不少。

有了599美元OculusRift消费者版的高价争议在先,但愿索尼能给PSVR制定一个更加亲民和接地气的售价,让更多主机玩家能尝鲜到这一炫酷新体验。

移动头显大有可为,三星GearVR完善内容生态

由于OculusRift、HTCVive等PC头显设备的价格不低,加之对搭档电脑的配置要求较高,所以对于只想体验一下VR的玩家们而言,三星GearVR以及一干国产厂商推出的小型移动头显或是更佳选择。

 

Oculus提供技术支持,售价99美元的三星GearVR是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移动头显设备。CES2016上,三星也在主展馆显要位置设立了新款GearVR的体验区。

经过多代更迭,GearVR的软硬件体验已经日渐成熟。三星去年12月推出的新版本,不仅重量更轻、佩戴更舒适,而且加入了更多游戏与应用。为了让GearVR拥有更多观看内容,三星还在CES2016上推出了360度全景VR摄像机ProjectBeyond。这款VR摄像机在8方向配备18个摄像头,能拍下全视角画面,拍摄画面可实时传输至GearVR上进行观看。

结语

除了这些国际大厂推出的VR设备,包括创业公司以及中国厂商带来的PC/移动头显设备也在CES2016上引来不少游客的驻足观看和亲身体验。CES只是开了个头,伴随更多VR设备在今年亮相和上市,大众消费者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这一全新交互体验。

当然,属于VR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启。VR技术还有很大上升空间,VR内容短板仍需大力攻克,VR设备在今年也只可能迎来小规模的爆发。一些游戏玩家和尝鲜用户会率先体验到VR游戏和视频。但在VR内容及其生态体系真正发展起来前,虚拟现实依然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至于更多VR应用场景的探索,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