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小米能逃过七年之痒吗?

随着黎万强的回归,以及小米手机5、小米笔记本两款产品即将发布,小米公司最近再度成为用户与行业关注的焦点。回顾小米过去一年的战绩,虽然7000万的销量稳居国内第一,但是整体销量却输给了销量过亿的华为。其他周边产品方面,例如手环赚了口碑与知名度,对业绩数字并没有多大贡献;再如小米电视以及小蚁摄像机,遭到了来自乐视与360的双重碾压。可以说,小米所处的形势并不乐观。

从2010年4月创立至今,小米已经走到了第七个年头。那么,小米是否也会面临着逃不过去的“七年之痒”?

1、手机已无竞争力,产品线过长

在国内智能手机尚未大规模普及时期,小米手机凭借“性价比”的优势与手机更换潮,一举成为众多年轻的第一步手机。从第一代开始,如今小米手机出到了第五代。然而,当年的“学徒”们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无论是在硬件还是系统软件方面,小米的优势基本当然无存。与此同时, 小米围绕手机又推出了耳机、蓝牙音箱、摄像机、运动相机、路由器等一系列周边产品,这些产品全部为生态链企业产品。小米意图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圈,围绕手机带动其他生态链产品的销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米产品线过长所产生的负面问题,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难以把控,还有用户认知逻辑的混乱。这样的产品策略,不知是否已经和雷军所提倡的七字诀“专注、机制、口碑、快”背道而驰?

2、营销影响力减弱,“参与感”光环退却

尽管小米高层多次对外强调,小米的成功是靠产品而非营销,产品是成功的根本。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营销对小米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一本《参与感》,让小米神秘的营销之道昭然若揭。一时间,参与感、用户至上、口碑营销、机制等关键词,成为所有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可以说没有小米,国内手机厂商的营销能力可能还是停留在1.0时代。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曾经的学徒们将这个营销秘籍再度升华,与小米分庭抗礼的局面。对手实力悄然增强,小米则没有更多营销创新。伴随着“参与感”光环的退却,小米能否克服营销压力?黎万强的回归,能否为小米营销带来新的活力?

3、外部竞争加剧,转战海外市场迷雾重重

随着越来越多的对手投入到价格战之中,小米在阻挡围攻之势方面,已然显得力不从心。原有的手机优势消失殆尽,同时缺少新的爆发点,外界唱衰小米的声音自然不绝于耳。因此,在国内市场处于竞争饱和状态之后,小米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固然拥有巨大的想象力,吸引无数厂商意图分一杯羹,可是小米专利先天不足的尴尬,或将成为小米进军海外市场的一大羁绊。当然,海外市场还有小米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和阻力。小米能否再次成为中国手机厂商开拓海外市场的急先锋?

最后,再来说说为什么不看好小米的声音越来越高。不是说小米自身不够好,实际上是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当曾经那些不足为惧的竞争对手们,一次次带给外界更多的惊喜,小米却依然平庸。所以,对于小米而言,与其追逐那个海市蜃楼般的生态链,不如专注打磨旗下精品。更为重要的是,小米还需要摆脱手机厂商的身份,转变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方能满足资本市场的想象与市场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