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可穿戴设备发展重大机遇

鼓励跨界创新,资助并扶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权威的可穿戴设备评价平台,主动挖掘和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的企业,鼓励创业企业和创客投入到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机遇,并积极与‘社区治安、儿童安全、老人看护、健康监控、社交互动’等结合,成为智慧城市的贴身终端。”市政协委员、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会长朱舜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政协会议,他关注的其中一个重点是如何把握未来产业可穿戴设备发展重大机遇,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作为深圳政协委员经济界别的成员,朱舜华是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院长、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创始人兼执行会长。在他的专业领域提建议,对情况把握得比较准。

朱舜华表示,2013年被称为可穿戴设备的元年,智能穿戴产品成为有温度,有触觉、味觉、视觉的连接人与世界的鲜活的智能设备,标志着在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智能终端产品开始从智能手机向多元化的智能穿戴设备转变。2014年9月,苹果首次发布智能手表applewatch,2015年3月,苹果发布会,applewatch揭开了可穿戴设备迅速普及的大潮正式来临。2015年1月的美国CES(消费电子展),可穿戴设备大量涌现,全球主要的IT大企业:苹果、三星、SONY、INTEL、高通、微软、华为、中兴、联想、联发科、LG、TCL、小米等全部投入智能穿戴产品的开发应用,产业内的创投蓬勃,上市、并购层出不穷。

在此背景下,中国厂商也纷纷布局可穿戴智能设备,从上游的传感器、芯片、材料、显示等生产厂商,到中游的交互解决方案包括语音交互、体感技术厂商,乃至下游的终端设备厂商纷纷涉足可穿戴领域。

朱舜华表示,深圳作为全球信息产业和通讯产业的创新城市,也是“中国钟表之都”,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中,具有在中国绝对领先的地位和作用。在国际上,已经有观点将深圳与美国硅谷相提并论,都是全球领先的可穿戴设备的聚集产地。如何系统内布局未来产业可穿戴设备,深圳拥有的时间窗口并不多。

“2016年是关键一年。”朱舜华说,可穿戴设备是越来越贴近人体的智能设备,与“治安维稳、家居安全、儿童监护、老人看护、健康监控、运动锻炼”紧密相关的移动终端,是“创业、创客、创投”的创新落地重点和未来产业产业化的着陆点。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也是“中国钟表之都”的深圳,在“通讯、家电、电脑IT、信息产业、互联网、医疗器械、钟表珠宝服装”等产业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和无可争议的先发优势,发展未来产业——可穿戴设备,从现在开始已经是时不我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