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赚钱?先翻过王屋和太行两座大山吧

《列子·汤问》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名作《愚公移山》。愚公的问题来自王屋和太行阻碍了门前的路,故移之。如今VR产业正在经历和愚公相同的问题。

科技行业苦苦追求的下一个“风口”,是VR,这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

谷歌、三星、索尼、Facebook、微软、HTC等国际厂商都开始试水VR,国内更是以暴风为首的一众厂商开始疯狂推出VR的硬件产品,就连一些传统的移动硬件制造商,像华为、小米、中兴、酷派这样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家的VR眼镜产品。

当所有人把2016年当作是VR元年,开始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VR的“王屋和太行”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参与者不得不首先面对的问题。

  王屋——内容才是王道

所有基于内容的产品在没有内容产出的前提下都是空洞的,这是著名的互联网哲学家“蛋蛋”的名言。

当所有的人开始意识到,VR将会成为“未来”的时候,一整个产业链被带动起来。

最先动起来的是色情行业,这毋庸置疑,满足人最初本性的东西,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快速接受的,但几乎没有人认为色情行业可以推动整个VR生态的前行。

毕竟,色情摆不上台面。

于是人们寄希望于游戏和电影能快速帮助VR步入正轨。

HTC旗下的Vive已经宣布联合Steam打造VR游戏平台,Steam开发了一项名为SteamVRDesktop Theater Mode,该平台可以通过转换使得当前的游戏支持VR设备。

同时索尼也在计划推出更适应PSVR版本的PS主机,据传目前的PS4主机显示性能不足矣支撑更高分辨率、更高动态帧数的VR游戏。

除此以外,像全球知名的游戏开发公司Gearbox、Bully Entertainment、Untold Games都宣布将要涉足VR游戏领域。

但当体验者真的体验过VR游戏的时候,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了。以HTC Vive为首的电脑端VR产品体验已经足够出色,无论是在同步刷新率、动态帧数还是游戏的场景设计上,都有了和传统游戏一较高下的实力。但分辨率相对较低带来的颗粒感、3×3平米的使用面积限制、一根限制自由的连接线、外加一台价格过万元的游戏电脑,让体验的成本陡增。

而以三星Gear VR为首的移动VR设备,虽然在自由度、使用场景和成本上没有过多的担忧,但手机拙劣的性能导致游戏的观感差、屏幕分辨率带来的严重颗粒感、以及续航等问题都在困扰着移动VR这样的设备。

所以游戏在短期内并不是一个很好的VR内容拓展解决办法,那电影呢?

在刚刚过去的几周内,万达院线将迪斯尼旗下电影《奇幻森林》的VR片花带到全国40多家万达影城,试图通过VR片花这等尝鲜体验更好地吸引影迷关注VR;同时张艺谋、郭敬明等导演也曾宣布将拍摄VR电影。

诚然,VR观看视频可以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但是新鲜感过后呢?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人能真正的说的明白除了沉浸带来的新鲜感外,到底VR可以满足用户什么刚性需求。

从2D到3D再到IMAX,尽管观影的模式一再发生着改变,但是始终未变的是用户观影时静止的状态,如果一旦使用VR让电影成为“三维空间”的,用户的习惯被打破,结果很难预测。

第二个困难来自拍摄成本。传统的电影,使用普通摄像机就能完成拍摄,而一部VR电影需要专业的VR摄像机、环形布光、矩阵式录音设备等等,全套设备下来的成本要远高于一台摄像机。

美国电影学会曾指出,VR目前只适合拍摄短片,因为即便是小短片,其制作成本会高达上千万。有人曾经测试过拍摄十分钟的短片,在没有任何所谓“好莱坞”特效的前提下,成本也超过百万,试想如果一部2小时的好莱坞大片,恐怕光制作费就要十几个亿,这显然是电影公司负担不起的。

所有的新技术刚商用的时候成本都高的吓人,莫过如此吧?

太行——传输如何解决?

第二座大山似乎来的更加直接且亟待解决。就好像手机电池技术阻碍智能手机的发展一样,传输问题已经成为阻碍VR前进的最大绊脚石。

由于VR本身沉浸式的特性,1080P这样的“基础”分辨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VR设备,2K凑活、4K刚好成为了很多VR产业链参与者的共识。

你可以想象一张世界地图折成一个地球,当一个平面的1080P画面在5-8厘米的视距内被弯折成球体,可视范围内的像素点减少,颗粒感经陡增。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手机屏幕开始出现4K这样费电且没卵用的分辨率的原因。

试想一下,一个1080P全高清未压缩的电影,容量一般在20-40GB左右,如果变成4K,容量有可能超过200GB。

请问,一部200GB容量的电影,该如何在手机上播放?内存容量、硬件解码能力、续航都不足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因此把电影放在手机里体验VR显然是不现实的。

远距离传输?目前商用的任何一项技术,包括现在相当成熟的802.11ac和LTE Cat6,都不足以满足如此高的传输速率。有人把短距离传输寄希望于801.11ad,但目前这样技术相当不成熟,尚不足以商用。

硬件不过关、传输速率慢,这是摆在移动VR面前最大的障碍。

那非移动版VR就要好的多吗?

诚然,有电脑或游戏机支持的VR设备在图形的处理能力,数据的运算速度以及传输的体验上都不是移动版VR可以比拟的。但另一个问题来了,线缆的长度限制了使用者活动的空间,同时在你佩戴VR眼镜之后,对于外界周遭的环境是没有任何甄别能力的,很有可能玩着VR的你很high,转眼被眼镜连线拌个狗吃屎。

不过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有线采用电脑或游戏机驱动的VR体验要远远的好于移动VR,在无线传输技术不足以满足VR的快速发展前,有线的VR依旧是更好的存在。

对于VR来说,两座大山就在眼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VR整个行业都必须去面对的问题,好在VR产业不是单打独斗,不用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正如优酷土豆高级副总裁李捷在2016中国VR/AR产业峰会上说的,VR这个产业要成熟至少需要9-10年的时间。现在谈论它的未来,还早了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