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一场醒不来的梦 (上)

你是否想过在火山口边缘观看流动的岩浆?在国际空间站中俯瞰蔚蓝的星球,在诺坎普球场与十万人一同嘶吼,与卡梅隆一起乘坐“深海挑战者”去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或者想重返斯大林格勒,在隆隆的炮声中阻挡德军的铁蹄?

我们通过电影,新闻,图书或者别人的口述了解到这世界曾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精彩。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亲自体会这世界上最壮丽的场景和最震撼的时刻。

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交流和呈现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东西如今已不再是幻想,如果说电脑是一扇窗,那么VR就是一扇门,让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沉浸于一个别样的世界。

2016,VR全面爆发,投资者趋之若鹜,开发商不遗余力,消费者不明觉厉...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跟磕了药似的,觉得自己在创造历史,或见证历史。

而,仅仅一年之后,VR就陷入了沉默,它好像一个巨大的泡沫,在迅速膨胀后来到了临界点,瞬间崩塌。尘埃落定,我们不妨深下心来,看看VR发生了什么,它的技术达到了什么水平。这是一篇小的VR编年史,不是墓志铭,等VR翻开下一个篇章时,或许可以看看这段往事,以续前缘...

起源

VR是最近两年才火的,但它的诞生比我们想象的要远很多,还要追溯到美苏冷战的年代。最早的VR是军事科研的产品,当初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士兵的训练效率,大兵带着一个眼镜,模拟出一个仿真的环境,训练士兵对不同场景的适应力。

当时的理念和现在的电子游戏差不多,只是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你能熟练掌握《战地3》这种仿真游戏,给你一把SCAR-H你上手的也更快。

后来VR这东西被NASA学去,用来训练宇航员。从形态上来看,NASA的VR(1990年)和现在的VR差别不大,头显、耳机、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一应俱全,只是体积更大更重,也更像是科学怪人的实验。

但在NASA的头显里,你只能看到一些简单的黑白3D模型,智能手机的诞生,让VR变得生动起来,但这里的问题是,你把手机贴在眼前,左眼只能看到手机左边画面,右眼看右边,而且无法聚焦。

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小改动,将手机进行分屏显示,一切为二,来保证两眼看到的画面相同;加2个远视镜片,把画面推远,确保你眼睛能对焦。于是,我们就得到下面这个设备,你转头,画面也跟着转,厉害不?

哦,当然,这种设备会漏光,我们还得参照NASA的设计,给它套一个盒子挡光。这,就是最简单的VR,也是Google推出的产品,Cardboard。9块9包邮,好评还送1元红包。

很多人觉得这货实在太low了,于是就有了改良版。它们材质更好,戴着更舒服,高端一点的可以调节近视度,手机放在眼前没法控制,于是还配个遥控器。

这类产品统称VR盒子,在原理上和Cardboard没有任何区别,目前做的最好的是三星的Gear VR,已经来到了第四代产品(2016),售价100美元。

到这里可能你已经看明白了,盒子就是个工具,要实现好的效果,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手机。手机有各种传感器,你站在天安门广场,往右能看到长安街,后转身能看到人民纪念碑。手机能否对你的扭头转身做出灵敏的反馈,并让你看到相应的内容,就是VR的重中之重。

但正常人体验半个小时,就会觉得昏天晕地,恶心不已。

眩晕

眩晕其实可以看成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它的成因有很多。

1.由于手机本身传感器的限制(GPS,高度测量仪精度等),你的很多动作它不捉不到。你行走,景物不变,你蹦高,景物还是不变,这就出戏了。前庭器官也觉得不对劲,哎?人明明往前走了,为啥不动呢?眩晕产生,是让大脑能进一步查明情况。

于是,带上VR盒子,就是画地为牢,只能看,不能动,而检测头部扭动的动作,就交给了手机的陀螺仪。

2.人眼的视野大约是170度,VR里的视野普遍小于这个指标。另外,手机屏幕的分辨率也跟不上,一块1920×1080的屏幕,分屏后,单眼像素由1920变成960,加上离的近,看到像素点非常正常。

3.帧率:显示屏每秒能显示多少照片。这和电影是一个原理,早期的胶片电影就是一张张照片,一秒显示的越多,画面就越流畅。在VR里,情况更复杂,头显的帧率,游戏的帧率,主机能支持的帧率都有要求。

4.画面延迟:你仰头看天,1秒后才看到白云,大脑就不干了。在众多的成因中,画面延迟是造成眩晕的罪魁祸首。VR行业里有个铁律,想让延迟不被察觉,画面和动作的延迟必须要控制在20ms(0.02秒)以内。这个数字非常吓人,但无奈我们的眼球过于灵敏,几千万年的进化可不是盖的。

传感器不好可以坐着,帧率和分辨率不够可以堆硬件,延迟怎么解决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流程:一个转头的动作,手机内的陀螺仪要捕捉到这个动作,然后传给GPU,GPU渲染出视角更新后的画面,传给屏幕,让屏幕尽快刷新画面。

这一套计算,一个旗舰智能手机大约需要200-300毫秒来完成,Oculus的传奇人物卡马克提出了一个方案,他在盒子里放入了一个高端陀螺仪,将刷新率从手机陀螺仪的60Hz提升到了1000Hz,每1ms就检测一次,并将手机的刷新率提升到75帧以上。

再通过名为ATW的软件算法(异步时间扭曲技术),在GPU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能让人眼觉得画面更流畅。这个算法大约需要13ms,另外手机还要对显示进行优化,来处理凸透镜带来的屏幕边缘变形,这又需要2ms的时间。但由于LCD屏幕的限制,刷新画面最快也需15ms。

1+13+2+15,至此,整个步骤的耗时为31ms,和20ms相去甚远。

但这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可以使用性能更好的GPU,或者更改屏幕的显示方式。GPU的迭代很慢,但AMOLED已经趋于成熟,它的反应时间极短,只有2ms,而且没有余晖效应,像素点亮的快,灭的也快(LCD面板每颗像素关闭后,都需要3-4ms的时间才能完全熄灭)。

当然20ms不是尽头,就像电影24帧每秒的规格一样,都是欺骗眼睛的最低标准。

Oculus与三星共同开发了这套技术,打造了目前体验最好的Gear VR。前人栽树,后人乘凉,Google参照前者,顺势推出了一套从硬件到软件的标准规范,名为Daydream(白日梦)。厂家需要按照Google的标准,让手机配置达标,配合统一的开发平台,控制延迟,达到令人满意的体验效果。

白日梦标准的提出有利于整治市场杂乱的状态,但目前支持它的手机和设备很少,而各个厂家又不想接入Google的内容平台,都想自己做内容生态,这和安卓市场如出一辙。

有的VR盒子不用手机,直接把芯片和屏幕集中到盒子里,这就是VR一体机。比如我们评测过的Pico VR,以及Facebook在做的一体机VR。

一体机的性能更好,同时也够便携,与VR盒子一起,我们统称为移动VR;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体积更大的主机VR。如果说VR盒子能看电影,玩扫雷和俄罗斯方块,一体机VR可以打王者荣耀了。但一体机内装的不是手机,没办法快速迭代,它又没有主机那富足的性能,因此一款VR一体机,也许在2年内就跟不上趟,它的配置可能无法支持最新的游戏和应用。

一个简单的VR盒子,就能找到通往虚拟国度的兔子洞,但想要去探索更梦幻的世界,主机VR才是钥匙,我们将在下篇继续VR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