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未来:“独立”还是“依附”?

(作者:程鹏)

对于手表这种形态的产品,目标用户本来就不应该只是科技发烧友,而是那些为时尚潮流而着迷的普通消费者,不是吗?

周三凌晨的苹果发布会上,APPLE WATCH的惊艳亮相成为整场发布会的最大亮点。这款库克口中“全新品类”的产品不仅在讲解时间上实现了对两款iPhone 6的完胜,在后续的产品体验过程中也受到了与会嘉宾和媒体的热情拥戴。但实话实说的,在产品类型方面,APPLE WATCH并算不上是全新开拓,或许在操控方式上“数字表冠”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但在功能定位上,APPLE WATCH仍然属于我们常说的智能手表范畴,和目前已经上市的众多采用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表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在产品的角色定位上,先行的Android智能手表产品却和APPLE WATCH已经开始明显的差异化。以最近发布的三星的Gear S为例,其已经开始加入了对SIM卡的支持,具有独立的移动互联能力,从而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相对丰富的服务。但在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上,这种“独立性”却难得一见,除了计时功能和健康数据监测功能等功能可以由APPLE WATCH独立完成之外,这款备受期待的智能手表新品在很多功能上都需要iPhone的协同,例如导航功能、短信息接受和回复等都需要通过另外一部配对的iPhone才能完成——这似乎有些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味道,因为只有在第一代产品上,Android系统智能手表才会对手机如此依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苹果的创新能力就不如谷歌阵营的那些厂商了呢?

其实这还真不容易下个定论。不同智能手表的厂商在产品定位上有着不同的选择、希望达到的市场目标也很不一样,所以功能上的取舍自然有些不同。但就笔者个人来看,苹果APPLE WATCH的这种做法似乎更加“简洁有效”一些。之所以这么说,首先还是因为智能手表的屏幕面积实在有限,如果要承载太多的功能就难免会碰到交互方式不便的问题,虽然如今语音输入的技术已经一日千里,但毕竟还是没能和虚拟键盘或者手写输入一样成熟,但智能手表如此小的屏幕,如果能让我们运指如飞呢?所以想把什么社交、聊天、网页浏览甚至邮件回复什么功能都搬到智能手表上实在有些痴人说梦的感觉。

其次,既然智能手表因为输入能力方面的短板无法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可以提供全方位即时通信服务的替代型移动智能终端,那又何必一定要有独立的连入互联网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APPLE WATCH“术业有专攻”的做法显然更加可取,既为产品研发生产降低了不必要的硬件成本,又能够更加精准地锁住目标用户市场,更加符合产品设计领域“少即是多”的大潮流。最重要的是,不在硬件功能上刻意求大求全,让APPLE WATCH的设计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使用者的感受,恐怕也正是因此,APPLE WATCH才能够有那么多材质、配色的表带可供选择吧!而对于手表这种形态的产品,目标用户本来就不应该只是科技发烧友,而是那些为时尚潮流而着迷的普通消费者,不是吗?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