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苹果蓝宝石玻璃供应商GT的破产事件持续发酵,最近,两者开始互掐,GT称在去年双方秋季达成协议过程中苹果施展“偷梁换柱战略”,而苹果则坚称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这两者究竟谁是谁非,我们拭目以待!
苹果蓝宝石玻璃供应商GT Advanced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GTAT) 首席运营官丹尼尔·斯奎勒(Daniel Squiller)日前公布补充文件,曝光GT与苹果签署协议更多细节。斯奎勒表示,苹果与GT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已注定失败,苹果曾警告GT“别太天真”。
斯奎勒10月份曾公布一份文件,阐述苹果与GTAT之间的关系。新公布的这份文件提供了更多细节。
第一,苹果本应该是GTAT客户,但双方签署的协议未规定苹果必须成为GTAT客户,苹果实际上成了其借款人。
第二,苹果与GTAT于2013年秋季达成协议,斯奎勒称苹果在此过程中施展“偷梁换柱战略”。
第三,苹果与GTAT签署的协议规定,GTAT不能与苹果任何竞争对手做生意。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因为苹果显然不希望资助一家可能为竞争对手提供材料的制造商。但是协议中再次重审,苹果并不需要购买GTAT任何蓝宝石产品。
第四,GTAT需要制造苹果规格的蓝宝石,但苹果规格却在不断变化。斯奎勒曾于10月8日提出控诉,GTAT后来宣称其将退出蓝宝石业务。斯奎勒在控诉中说,到10月8日,GTAT因与苹果签署协议损失9亿美元。在递交破产申请前,GTAT的市值约为15亿美元。
从所有细节来看,至少从GTAT以及斯奎勒递交的文件来看,苹果似乎强加给GTAT这些要求,而非后者的自主选择。正如斯奎勒所说:“与苹果签署协议的性质导致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寻找替代方案。GTAT除了妥协,接受苹果条件外别无选择。苹果利用其经济杠杆强加给GTAT这些要求,令其实际上完成对GTAT的控制。”
斯奎勒还称,苹果曾向GTAT管理层建议,他们不该“浪费时间”试图与苹果进行谈判。当GTAT管理层在谈判期间对苹果提出的条款表示出担忧后,苹果称与其他供应商签署类似协议,并称GTAT应该“像个大人样儿,接受协议。”
协议中令GTAT感到不满的条款还包括:如果GTAT泄漏与苹果签署协议任何条款,都要被罚款5000万美元。如果GTAT在寻求出售其资产、蓝宝石业务或收到第三方资助前,未能满足苹果30天的“独家窗口”权利,GT将被罚款10亿美元。
苹果还要求GTAT建立一个全资子公司,斯奎勒称为“一个令人费解、没有经济目的的人工结构”。苹果要求,GTAT有义务为其购买和组装熔炉。但是资金和熔炉将通过GT Equipment“流转”。GT Equipment被称为“破产隔离实体”,可用于在GTAT与GT Equipment之间进行资产出售与回购。
GTAT表示:“此举实际上允许苹果处置GTAT及其子公司GT Equipment的所有资产,这也是苹果要求的另一条款。”至此,苹果基本上已经获得GTAT所有权。
GTAT新公布的文件中没有描述两个商业伙伴建立健康关系的前景,听起来更像苹果正欲买下一个供应商。但是以这样的方式签署协议,可能不会给苹果带来任何金融风险。苹果公司独立向法庭递交的文件中称:“斯奎勒文件中有许多有关苹果的声明,苹果认为这些声明是不真实、不相关以及具有煽动性的。”
随着近期法院文件不断披露,人们也开始了解到苹果与GTAT之间关系相关的越来越多的详细情况。GTAT是苹果的蓝宝石生产合作伙伴。
此前有传闻称,GTAT将为苹果公司生产可以应用于iPhone 6智能手机和Apple Watch智能手表的蓝宝石显示屏。不过,随着GTAT于今年10月申请了破产保护,有关双方合作的传闻也不攻自破。
在周五披露的一份宣誓书中,GTAT首席运营官丹尼尔·斯奎勒(Daniel Squiller)谴责了苹果,指责苹果是导致GTAT决定申请破产保护的罪魁祸首。斯奎勒在宣誓书中称:“由于苹果毫无节制地控制着GTAT的流动资金、运营(包括控制产品规格等)和决策等,因此,GTAT才会出现亏损,并最终遭遇了当前的流动资金危机。”
对此,苹果公司的代理律师进行了回应。
苹果称,与GTAT描述的事实恰恰相反,苹果曾经不遗余力地与GTAT展开合作,并帮助GTAT,包括给GTAT公司支付现金,尽管该公司的表现最终还是未能有所突破,苹果的这些举措旨在从GTAT那里获得可用的、经济的、可靠的蓝宝石显示屏。
事实上, 情况远远不像GTAT公司描述的那样。苹果才是GTAT未能履行相关协议的最大牺牲方。此前,苹果与GTAT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双方都将保留各自的主张,而且均不受对方控制。
编辑视点:在小编看来,不管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怎样,苹果都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如果赢了,为其带来的价值相信不用小编说大家也知道,如果输了这场官司,以苹果公司这样的巨头而言,根本不差寻找其他的商业伙伴,反而可以使苹果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